中读

最美的中世纪德语古书

作者:爱乐

2020-10-28·阅读时长10分钟

8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48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陈默

中世纪德国恋歌和恋诗歌手

查理大帝的大一统的法兰克王国昙花一现之后,在9世纪分裂成大致相当于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西、中和东三个法兰克王国。其中说德语的那片土地长期以来林立着各种公国、侯国和自由市,而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奥托一世也没能恢复古代的光荣与统一。在12和13世纪霍亨斯陶芬家族统治期间,尽管帝国向东扩张,这个家族也只能通过政治手段和联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由于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德意志仍然由许多相互勾心斗角的小国组成。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用中古高地德语写作的著名史诗和传奇作品,对音乐史也影响甚远,例如《尼伯龙人之歌》、《帕西法尔》和《特里斯坦》,都成为了后世瓦格纳著名歌剧的源头。

与稍早时期的法国南方和北方吟唱诗人的“典雅爱情”(courtly love)传统类似,德国地区也发展出了本地语的独特诗歌——恋歌(Minnesang),它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叫做“恋诗歌手”(Minnesinger)。

恋歌肇始于12世纪晚期,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在位)同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结婚,也把法国“典雅爱情”传统带到了德意志宫廷和城市中。德语恋歌的类型也和法国吟唱诗人歌曲类似,有描写偷情恋人清晨离别的晨歌(Tagelied)、悲叹负心汉离去的怨妇歌(Frauenstrophe)和恋爱中男女争吵的对歌(Wechsel)。世俗德语歌曲还有舞蹈歌(Tanzlied)和十字军歌(Kreuzlied)等。

恋诗歌手的第一个活动时期是约1180年到1220年,主要代表人物是福格尔韦德的瓦尔特(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相比其他出身于贵族的恋诗歌手,他出身较低,游走于多个宫廷之间,他的著名的《巴勒斯坦之歌》是极少数还保存原创完整曲调的中世纪世俗德语诗作之一。第二个主要时期是约1220年到1300年,最知名的恋诗歌手是罗恩塔尔的奈德哈特(Neidhart von Reuental),他是地位不高的骑士,喜欢创作描写自然的夏歌和冬歌。第二位名家就是被瓦格纳神话了的唐豪瑟(Tannhäuser)。还有被称为“妇女赞美者”(Frauenlob)的迈森的海因里希(Heinrich von Meissen),据说他在美因茨建立了第一所恋诗歌手的歌唱学校。到了14和15世纪,在其他国家单声部歌曲已经衰落的同时,德语恋歌仍然继续其漫长的创作历史。这时,出身市民阶层的恋诗歌手占有主导地位,那位不知名的萨尔茨堡的僧侣(Mönch von Salzburg)和最后一位传奇恋诗歌手沃尔肯斯坦的奥斯瓦尔德(Oswald von Wolkenstein)同时还创作多声部歌曲,为中世纪德语恋歌画上了句号,又开启了德语多声部利德歌曲的历史。

流传下来的中古德语诗集中最著名者当属《马内塞抄本》(Codex Manesse,以下简称为《抄本》),它不但收录诗人和诗作最多,更有传奇的历史和大量精美的插画吸引着普通人的目光,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亚洲当代之声

武满彻 \ 秦文琛 \ 尹伊桑

67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