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本真性不是学术性的:霍格伍德访谈

作者:爱乐

2020-10-28·阅读时长12分钟

76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6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格哈德•佩尔施  吴诣卓 译

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1941-2014),这位“早期音乐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身兼多重身份——他即是著名的“古乐学会乐团”(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的创办者,也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音乐学家。霍格伍德于1984年接受了格哈德•佩尔施(Gerhard Persché)的专访,刊登于同年2月德国《歌剧世界》(Opernwelt)杂志。在这篇访谈中他不仅讲述了自己的音乐经历、对早期音乐演奏的看法,还涉及了他对于早期音乐演奏中最重要的哲学命题“本真性”的个人见解。


佩:霍格伍德先生,英国指挥家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1924-2016)曾经有一次说“本真声音”(authentic sound)的早期音乐:“与穿着‘露脚趾的沙滩鞋’、饮食搭配‘黑麦面包’的健康生活方式一起变得流行起来,是一次音乐上‘原味有机’运动”。您的看法呢?

霍:这是句玩笑话,我很了解内维尔•马里纳,我们一起共事了很多年。不过在某些方面的确如此,中世纪音乐在6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了。从那时开始,克鲁姆管(crumhorn)、古双簧管(Rauschpfeifen)出现在很多严谨的唱片之中。这是一种全新的“古”音,但是没人知道这是不是本真的。


佩:您曾参加了大卫•芒罗(David Munrow)“早期音乐乐团”(Early Music Consort)。

霍:那时这些音乐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崭新的新世界,对于公众也是如此,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系列新曲目,开展了很多相关的演出活动。但是最终我对于这类音乐的兴趣慢慢降温了,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演奏是不是本真的。尽管大多数人以为这种演奏有着音乐学的支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演奏很大程度上依靠“感觉”,因为没有足够的依据可以告诉我们中世纪音乐是什么样的。在探索“原样声音”(original sound)的过程中,我们非常依赖猜测。


佩:这有没有令您气馁?

霍:完全没有。恰恰相反,我转向了另一个领域,能够给我提供可靠资料的时期,17至18世纪的音乐。


佩:在很多人看来,尝试重建“原样声音”类似的事,是在布满灰尘的音乐学资料的环境中工作。

霍:在很多人眼中,有一条鸿沟阻隔在枯燥的音乐学(像是老学究埋头于资料之间)与演奏、实践性的音乐教育(例如,音乐学院教授演奏维尼亚夫斯基)之间。我在剑桥遇到雷蒙德•莱帕德(Raymond Leppard),他就能够驾驭这两个领域,做出了不起的成就。他总是试图横跨这条鸿沟。还包括另外一些人,通过他们的引领,我步入了早期音乐领域。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亚洲当代之声

武满彻 \ 秦文琛 \ 尹伊桑

67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