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10-2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47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17年英国皇家歌剧院新制作的《奥赛罗》现场
文/张霁扬
提及歌剧,威尔第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随着歌剧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意大利歌剧似乎很容易因为朗朗上口的旋律、流畅鲜明的咏叹调以及相对友好的剧目时长而被认作是古典音乐中的娱乐艺术。这种将意大利歌剧视作消遣同时将德语歌剧尊为严肃艺术的标签化认识不全面也不负责任,而威尔第也正是一位常常被这样肤浅化理解的歌剧大师。说起威尔第,也许听众想到更多的是他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咏叹调和合唱,殊不知终其一生的作品都在探讨人与命运。精密的戏剧结构和与之完美匹配的音乐写作之外,这些作品的主题本身就值得深究。本文虽以“威尔第作品中的命运之轮”为题,却特别避开了《命运之力》这部宏大的历史题材歌剧,从“人性与命运”、“荒谬与命运”和“归宿与命运”三个维度来探讨威尔第几部有着普世意义的作品。
人性与命运
“人性与命运”重点放在《奥赛罗》上。威尔第深爱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根据莎剧重新编剧创作的歌剧也部部出彩。从早期的《麦克白》,到晚期的《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威尔第的音乐甚至将莎剧文字之外的意蕴和震撼带给观众。作曲家完成《奥赛罗》的时候已经74岁高龄,此前除了《安魂曲》,他辍笔了15年。关于威尔第为什么要在功成身就之时创作这样一部有着诸多创新的歌剧,长期以来争论不断,有人将之归因于剧作家、同时也是伟大作曲家的博伊托的努力,也有人提到彼时的“瓦格纳热”激励了威尔第重出江湖。这部歌剧如何诞生,现在看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奥赛罗》(以及后来的《法尔斯塔夫》),威尔第可能并不值得如今的崇高声望。
威尔第与歌剧《奥赛罗》的剧作者博伊托
所谓人性与命运,从浅层说奥赛罗的悲剧是因嫉妒而起,可嫉妒的背后是信任的本质。“信任”这个词看似平常,却包含了丰富的含义。唯有先信任自己,才可以信任他人,这从来都是需要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奥赛罗作为掌握威尼斯共和国重要军权的摩尔人,他自始至终没有摆脱过恐惧和自卑。相比出身望门的苔丝德蒙娜,卓著的战功是奥赛罗唯一的骄傲,后来这救命稻草也成为悲剧的导火索,当军权从奥赛罗手里传接到假想的情敌卡西奥手里之时,他失去了唯一的存在价值。饱受爱恨折磨的“杀人机器”一旦空转,无疑会指向最不好的结局。
苔丝德蒙娜是将“真”与“贞”走向极致的人,她用最朴实的方式爱着奥赛罗,可光明无法包纳黑暗,光明与黑暗也无法互相理解。正是因为如此,苔丝德蒙娜始终不明白丈夫发疯的原因,而奥赛罗在亲手杀死爱妻之前,也出于自己阴暗的内心不断地将苔丝德蒙娜的善歪曲为恶。笔者2017年在英国皇家歌剧院观看了考夫曼“奥赛罗”的角色首秀,华纳老师的制作里有一个场景颇为精妙,这是伊阿古同奥赛罗咬耳朵诬陷苔丝德蒙娜出轨时,苔丝德蒙娜在光中的剪影,那版制作很少运用暖色光,此景将光下纯洁的苔丝德蒙娜与阴影中两个男人丑恶的猜忌形成强烈对比,十分震撼。感情、爱可以促使我们产生信任,但维系信任需要不断获得正向回馈。奥赛罗和苔丝德蒙娜的爱情从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在两人割裂的内心世界之间,伊阿古有了可乘之机——奥赛罗再也没办法得到心中期望的回馈,只能无可救药地走向疯狂。
英皇新制作中明处的苔丝德蒙娜与暗处的奥赛罗、伊阿古
威尔第对于戏剧情节的改编非常巧妙:他删去了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相爱的铺垫,直接从暴风雨后奥赛罗凯旋这样一个张力十足的场景作为全剧的开头,从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神经。胜利归来的奥赛罗是光辉无限的,但美好的音乐没有持续多久,黑暗、压抑就成为了主旋律,奥赛罗的形象从开始时的高大不断坠落,最后在一声心碎的“再给我一个吻”中彻底画上了句号。莎士比亚这部巨作中关乎爱和人性的讨论,相信威尔第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而人性背后的命运,多少令观众在看完这部歌剧之后慨叹不已吧。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