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指南(十)

作者:爱乐

2020-10-28·阅读时长11分钟

184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5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德〕埃德温•菲舍尔  刘昕译/注


G大调奏鸣曲, Op. 79

小奏鸣曲


“即使是荷马也有打盹的时候”(英译版原文为:Sometimes even Homer nods;这句话源于英文谚语:Homer nods,意为智者千虑;语出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65 BC –8 BC)的《诗歌的艺术》(Ars Poetica):当伟大的荷马昏昏欲睡,我亦难掩心中熊熊怒火(I become annoyed when the great Homer is being drowsy)。),人们乐于开这种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小奏鸣曲正因此得名。

布谷鸟多变的啼鸣声并不会影响诗人在自然画卷中寻求诗意。分析作品也是一样。所谓“德国急板”(presto alia tedesca)其实就是普通的急板。尽管在前一小节中出现了弱奏记号,第67小节的表情记号“甜美温柔的”(dolce)证明了,“布谷鸟的啼鸣”中的和声变化与四小节一句的乐句一同出现并非巧合。新的四节乐句每一次都在相应的地方开始。第12小节所指示的“轻快活泼的”(leggiermente),以及第一乐章的结尾部分都应当演奏得轻柔而愉悦。

第二乐章散发着忧郁的气息,这种氛围暗合歌德的诗作《牧羊人的哀歌》(《牧羊人的哀歌》(Schäfers Klagelied),歌德创作于1802年的诗作。) 。低音线条中的第一、第四和第七个八分音符应当做一定程度的重音处理。

最后一个乐章是回旋曲式的,它使我们回忆起了《G大调协奏曲》的终乐章第一主题,而它正位于这一主题的对立面上。乐章中的第一插部是e小调的,第二插部则是C大调的。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亚洲当代之声

武满彻 \ 秦文琛 \ 尹伊桑

67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