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爱让人感到满足,但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1-18·阅读时长11分钟

159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78个字,产生4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


文/赵静一

高普尼克教授著有上百篇学术文章,其专著大多已译成中文,包括《孩子如何学习》《孩子如何思考》《园丁与木匠》等,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严格意义上讲,她的作品不算是传统的“育儿书”——没有抚养孩子细节操作上的指导,也没有空泛乏味的大道理,而是专注于最新科学实验的探索,从科学与哲学的角度总结儿童的发展规律,从而引发学界以及公众关于人性这一最根本问题的思考。儿童有着非凡的潜力及学习机制,他们独有的特点对成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甚至对现在的热点话题——人工智能的研究,都有非同寻常的启示。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最为特殊的关系,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学习、发明、创新、传统、文化、道德等,都深刻地植根于这种关系之中。营造充满爱的生活环境,尊重自己所爱的人的自主权,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佳礼物。以下是本刊特约撰稿人赵静一对高普尼克教授的专访。

为什么研究儿童?

问:我们可以从您的研究背景谈起吗?您接受过哲学和发展心理学训练,有着超强的跨学科背景。在您看来,哲学和发展心理学在哪些方面有交叉?在儿童研究中,这种跨学科方法的特别价值在哪里?

高普尼克:我的本科专业是哲学。在牛津读书时,我穿行于哲学和心理学之间。在某些方面,我觉得我现在思考的问题跟那时候比并没有什么变化。比如:我们如何理解周围的世界?在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知道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些当然是伟大的经典哲学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柏拉图。其他问题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如何在语言中发展意义?如何发展道德感?这些都是哲学问题,而通过观察儿童,我们实际上可以得到一些答案。然而,尽管如此,直到现在,儿童在哲学研究中基本上还是隐形的。

当问及一些重大的哲学乃至神学问题,比如,是什么赋予了你生命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抑或有意义的?一个人最大的道德困境的根源在哪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回答这些问题肯定会涉及到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你看,儿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但至少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这一点并没有体现出来。我认为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过去的(西方)哲学家多为男性,而且(因其宗教背景)很多都是独身主义者,他们几乎没有抚养子女的经历,可能意识不到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来回答哲学问题。而亚洲的哲学传统则不同,如孟子这样的哲学家,很早就开始关注伦理与政治。这些哲学家认识到家庭关系可能是国家关系或其他政治关系的重要典范,因此能够对此类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一点上,中西两种传统形成了对比,非常有意思。

儿童的心智有什么特别?

问:我想与您探讨一下您的著作《孩子如何思考》中有关婴儿潜能这一话题。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的心智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

高普尼克:婴儿的大脑存在更多的连接,受控性没有那么强,所以执行的功能就减少了。大脑的额叶部分比大脑的其他部分控制能力更弱。成年人对他们周围发生的大多数事情都是视而不见的,因为他们的关注点很窄,而3岁的孩子却能注意到周围发生的一切。对不同事物和各种可能性持有开放态度是婴幼儿的一大特点。

这跟情境有关。比如,在以下两种情境下,你的认知能力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做目标导向的活动(代表的是一种执行功能);另一种是做非目标导向的活动。在第二种活动中,参与者能够接收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是灵活的、可塑的或有创造性的,这种更像是孩子们的行为方式。与一个典型的成年人相比,儿童具有可塑性,即灵活性,他们对世界的复杂性更加敏感。因此,灵活性、随机性、噪声、杂乱无章、缺乏重点等等,这些通常被我们认为是缺陷的特性,对于构建一个探索、尝试和学习的系统,实际上非常有益。

即使是成年人,如果能在目标导向的工作与冥想静修之间保持平衡,效果也会非常好。在冥想的过程中,你故意不去关注需要做的具体事情,甚至不去走动,而是向更多的可能性敞开心扉。而当你处于困境中,如遭受焦虑或抑郁时,可思考的事情范围会变得非常狭窄。不过,当你进入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孩子,那么实际上你就可以振作起来,去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问:您对幼儿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您在书中写道,他们的生活体验就像“在巴黎第一次谈恋爱的样子”。

高普尼克:是的,你想想看,我们在日常工作之外的某一次非常棒的经历,其实特别像孩子们(每天)的经历。

问:有一种传统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把孩子看作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成人。而如今,像您这样的发展心理学家更加关注儿童的先天能力。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种新的对待婴幼儿的态度的呢?

高普尼克:我想,部分原因是,我们开始更加关注这一话题了。越来越多的人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在从事科学研究,这本身就对学科有推动。另一方面,我们有了新的技术来理解儿童,并让儿童用他们的“语言”来告诉我们他们所知道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特定的实验——观察孩子们伸手去拿什么,或者婴儿和儿童在注视着什么,他们看什么东西的时间更长/更短,等等。如何搞懂这些不能说话或很少说话的小家伙们的大脑在想什么,是一个很大的科学问题。从方法上弄清楚这一问题,是一个伟大而美妙的、令人兴奋的科学挑战。

我们现在有很多新技术,可以说每周都会推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婴儿从一降生就已知道了很多;第二,婴儿拥有非常强大的学习机制。这不仅因为他们生来就具有一种反射性先天知识(Reflexive Innate Knowledge),也因为他们有非凡的学习机制。你看他们每天到处乱跑乱撞,要是你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在非常系统地做那些能给他们提供最多信息的事情,而我们才刚刚发现孩子的学习机制如此强大。我在《园丁与木匠》中多次提到一点:当父母有意识地做这做那时,可能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反倒是孩子们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甚至从父母使用的某种语言的微妙细节中,可以耳濡目染地学到很多东西。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亲密关系中的恶

反家暴为什么这么难

16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