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权臣导演的禅让把戏

作者:读书

2020-11-27·阅读时长12分钟

6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3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国刚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观同时代刘邦、项羽对于秦始皇之帝位的垂涎,天子亦然也。可是,这帝王将相在近代以前的东邻日本和英伦欧西,确实是有种的!人家那叫 “万世一系 ”。至于 “天子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确实是中国历史的特色。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将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归纳为三点:“帝王之受命 ,其上以德 ,商周是已 ,其次以功 ,汉唐是已。”即所谓 “商周之德 ”“汉唐之功 ”,除此两点之外,他还有一点是针对宋朝说的,“无积累之仁 ,无拨乱之绩 ”,是“见可授而授之 ”的机会主义者(均见《宋论》卷一)。当然这是概括的说法,若涉及具体事件,船山还有许多精妙的观察。比如,《读通鉴论》对于隋唐之际李密(五八二至六一九年)与李渊(五六六至六三五年)争夺天下的行迹,就有所评论与思考。

一、李渊与李密

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五年,前期意气风发,有所作为,虽说劳民伤财,毕竟志在追踪秦皇汉武,建功立业。从大业八年(六一二)开始,连续三次征讨高句丽,损失惨重,民不聊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大业十二年他龟缩到江都,躲避中原地区的乱局。

这个时候在反抗隋朝的势力中,既有隋朝官僚 “体制内 ”的力量,也有农民军这种 “体制外 ”的力量。前者以李渊、李世民为代表,后者以李密(此前是翟让)领导的瓦岗军为代表。但是,二李(李渊、李密)其实都是 “关陇集团 ”内部的人物。李渊的祖父李虎、李密的曾祖父李弼都是当年宇文泰创建府兵制的 “八柱国 ”之一。李密袭爵蒲山公,李渊袭爵唐国公。李密年少,职位尚低,他因为参加六一三年杨玄感的起兵而被抓捕,幸而逃脱,加入到河南的农民军中,受到瓦岗军首领翟让的信任,得以独立带领一支兵马作战,颇有战功。作为农民军的一员,他发布檄文声讨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晋阳起兵之时,年逾五十,老谋深算。作为体制内的力量,李渊要造反,首先要集兵,集兵必须有理由,而且必须要得到远在江都的皇帝批准;而炀帝对于李渊并不放心,安插了两位副使王威、高君雅,监督李渊。也就是说,李渊只要不公开揭起反隋的旗号,就必须妥善处理集兵的合法性问题,并且得绕开两位副手的监督。他先是以抵御突厥和地方叛乱的名义集兵,得到王威、高君雅的赞同。继而用勾结突厥的不实之词,处死王、高二人,才得以放手做起兵准备。至此,他都没有在名义上叛隋。

同时,李渊也密切关注河南地区的政治事态。他首先与李密联络。

在中原地区志得意满并且被 “群盗 ”推为盟主的李密,也回应了李渊。《资治通鉴》卷一八四义宁元年(六一七)七月条记载:“密自恃兵强,欲为盟主 ”,使祖君彦执笔给李渊回书信一封,信中说,他与李渊都姓李,“派流虽异,根系本同 ”(李渊的祖父李虎当初被赐姓大野氏,李密曾祖父李弼则被赐姓徒何氏。他们不是一个 “李”)。又说,虽然我能力有限,却为四海英雄共推为盟主,希望您多加提挈,同心协力,“执子婴于咸阳(秦末刘邦入咸阳降秦王子婴),殪商辛于牧野(周武王牧野之战伐商纣王),岂不盛哉!”又约李渊前来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会谈,相与签订盟约。

李渊的回信不卑不亢:老夫作为大隋的带兵军将,“幸承余绪 ”接班为唐国公,如果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挺身扶持,是会受到贤能之人指责的。我“大会义兵,和亲北狄 ”,目的是匡救天下,“志在尊隋 ”。但是,天下大乱如此,“天生烝民,必有司牧 ”,国家百姓总得有人治理呀,“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这个人除了老弟您还有谁呢?“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我一定欢欣鼓舞地拥戴你,将来在李氏宗族容得下我,再封我为唐国公,我就满足了:“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至于您说的造反之事,“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 ”。现在,我这边还需要安辑防备;会面之事,目前还不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空,“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

显然,李密叛隋的旗帜举得很高,李渊则含糊其辞,一方面说自己绝对不敢叛隋,另一方面又祝福李密好运,“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 ”。李密没有看出李渊的阴柔圆滑,却以为 “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 ”。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785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