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石刻艺术经典图文

作者:读书

2020-11-27·阅读时长8分钟

51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2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明杰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汉学界,法国的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Emmanuel Edouard C h a v a n n e s,1865-1918)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其于巴黎开创并由其弟子承续的汉学研究举世瞩目。当年胡适、陈垣等一代学人都曾一度喟叹:汉学正统要么在法国巴黎,要么在日本京都。从而立志要把汉学正统地位夺回北京。显然,胡适与陈垣注意到以沙畹为首的法国汉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沙畹研究领域广泛,著述丰富,影响亦深远,对此已无需赘言。这里仅就其一九○七年来华考察及其成果《华北考古记》,略加考述。

沙畹初次来华是一八八九年初,作为法国驻华使馆译员在北京工作四年,回国后担任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席教授,随后着手翻译《史记》。在西方汉学界,能挑战并胜任《史记》翻译者,其学识及水平如何可想而知。

离开中国十余年后的一九○七年,沙畹再次来华,这次主要是对华北地区进行考古调查。他三月二十七日自巴黎出发,利用西伯利亚铁路,四月十四日抵达奉天(沈阳)。然后参观奉天故宫、清太宗北陵等,还远赴鸭绿江畔,探访好太王碑。且在时于朝鲜调查古迹的日本学者关野贞的陪同下,考察了高句丽史迹,一个月后离开东北前往北京。

在京稍作停留并做好各种准备之后,沙畹一行(俄国弟子阿列克谢耶夫、中国周姓摄影师等)于五月二十九日从北京出发,经天津、德州至济南府,然后又前往泰安、曲阜、嘉祥等地,重点考察山东境内以武梁祠、孝堂山为代表的汉代墓群、碑碣造像等。接着进入河南,历访开封、巩县、洛阳、登封等地石窟、陵墓及碑刻,尤其对龙门石窟做了详细考察和拍摄,又西至西安府,探访史迹、碑林,接着徒步考察乾陵、昭陵等唐代帝王陵墓,尤其对昭陵骏马石刻情有独钟,将其一一摄制下来。在陕西还亲访心仪已久的司马迁诞生地韩城,拜谒司马迁墓。然后再次渡黄河进入山西太原,先后探访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等,十一月四日经张家口返回北京。

在当时旅行环境极差的情况下,历时五个多月,完成对中国汉代石刻及石窟造像最为集中的华北地区的考察,实属一次壮举。当然,其收获之大也不言而喻。通过实地踏勘,沙畹不仅获得研究上极为重要的感性认识,而且拍摄了数以千计的清晰照片,制作了大量石刻拓片,录下无数考察文字,还购买了不少地方志文献、拓本等,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沙畹这次选择华北地区进行考察,主要有三大目的。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785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