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迷航的“鹰”:坠机背后的俄罗斯地理战略

作者:刘怡

2018-02-06·阅读时长21分钟

4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60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4年7月17日,乌克兰搜救人员在顿涅茨克州格拉博沃村检查马航MH17班机的残骸。该机最终被判定系遭导弹击落

经过15个月的调查,2015年10月13日,荷兰安全委员会(DSB)公布了关于2014年7月17日在乌克兰东部坠毁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号”航班的技术调查报告。该报告称,“MH17”系在1万米高空飞行时,被一枚俄制9K37“山毛榉”M1-2型地空导弹命中驾驶舱左前方,机身被爆炸撕裂、随即凌空解体,29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当场遇难。“山毛榉”的生产商“金刚石―安泰”防空集团公司并未否认关于导弹型号的指控,但双方在确认使用该武器的军队身份时各执一词——荷方报告称导弹系从飞机坠毁点周围约320公里的范围内射出,以斯涅日诺耶市的可能性最大,该地区当时正处在乌东部分离主义政权“新俄罗斯联邦”民兵的控制之下。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Arseniy Yatsenyuk)更是直白地宣称:“醉醺醺的分离主义武装是没有能力操作‘山毛榉’的,真正的发射者是训练有素的俄罗斯正规军。”“金刚石―安泰”公司独立推动的一项调查则指称,导弹来自乌克兰政府军控制下的扎罗先斯科耶镇,型号较旧,而类似的老款“山毛榉”在数年前就已退出了俄军现役。

仅仅18天过后,10月31日,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旗下的“KGL9268号”航班在从埃及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起飞后不久,神秘坠落于西奈半岛中部,机上224人无一生还。由埃及官方主导的初步调查认为,该架班机同样系在高空发生解体,英美两国政府甚至公开声明飞机可能是被暗藏的爆炸装置所破坏。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的埃及分支则高调宣称,正是他们击落了“KGL9268号”,目的是报复普京政府武力介入叙利亚。出人意料的是,俄罗斯当局在这一问题上的表态异常低调:俄联邦航空运输署在11月3日发表声明称,尚不能彻底排除飞机发生技术故障或飞行员操作失误的可能。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则在11月5日表示,目前关于恐怖袭击的一切说法都只是揣测,俄方不愿过早加以采信——“必须用事实说话,官方调查正在进行,调查将会揭露真相”。

一者严辞抗拒,一者模棱两可;两起坠机事件中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后“冷战”时代俄罗斯地理战略在不同地区的效能差异。以高加索为中心的“破碎地带”由于具备足够的民族基础和地理支点,力量对比也较为悬殊,正适合经济与安全力量大不如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实施地理攻势;即使因之引发争议事件和舆论反弹,也在莫斯科可控范围之内。而中东世界尤其是叙利亚却是一个缺乏内在稳定机制的板块,投入的资源量与最终的成效往往不成比例。在美国已经放弃大规模干预、俄自身经济形势极不乐观的情况下,普京虽力图扩大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话语权,却绝无发动大规模反恐战争的打算。正因为如此,突如其来的坠机事件才显得格外尴尬:假使恐怖袭击最终被证实、莫斯科却未能做出强硬回应,普京长期以来的铁腕形象和高支持率势必会受到影响;假使俄政府加大在叙利亚军事介入的力度,又须冒“第二个阿富汗”的风险。屡试不爽的地理战略,最终在此陷入了瓶颈。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496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相对论世纪

爱因斯坦和他所发现的宇宙

17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