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与翟永明  随黄公望  游富春山

作者:孙若茜

2018-02-06·阅读时长13分钟

6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0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诗歌剧场作品:《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剧照

“一三五〇年,手卷即电影/你引首向我展开/墨即景 缓缓移动/镜头推移、转换/在手指和掌肌之间/走过拇指大小的画题/走进瘦骨嶙峋的画心/我变成那个浓淡人儿/俯仰山中/随黄公望 寻无用师 访富春山/那一年,他年近八十/……”像是把玩一幅手卷,翟永明向我们铺展开她长卷的诗篇,三十节、八百余行。

以观《富春山居图》为线索,“在这首题为《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的长诗中,诗人频繁地往还于当下与过去之间、出入于现实与画卷内外,以个人真实的和想象的行旅为主线,串联起当代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蒙太奇画面,最终将横跨今古、时空交错的一幅宏大‘风景’,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哥伦比亚大学文学教授商伟在其3万余字的评析中这样写道。

为什么选择《富春山居图》?翟永明在诗集中以注释回答:以它为素材,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太多画作之外的因素附加在这幅画身上:艺术的、命运的、经济的、政治的。用长诗的容量对应长卷的容量,也是对中国古典绘画的一种致敬。她在诗中说:“一幅画的命运比它的创作者更有力。”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相对论世纪

爱因斯坦和他所发现的宇宙

17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