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1-02-19·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6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李 宁
在传统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中,边疆往往是一种不重要的对象,这种地理空间的不平等,会积累转化为一种时间重量上的不平等。比如海南岛,今天可见最早的本土诗文文献要晚至唐太宗贞观后期,地方志资料则又多集中于明清,唐宋岛情也主要靠正史、地理志和一统志等文献才能勉强补缀成篇。岛上主要族群之一的黎族至今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这样近乎 “无米之炊 ”高难度的写作条件下,一部三十余万字的《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的问世,尤显珍贵。
孔见的《海南岛传》基本上以年代为序,从地理空间上海南岛的诞生,到历史上汉代的伏波开琼、南北朝时期冼夫人的传说等,有条不紊地在时间隧道里穿行。由隋朝杨纶开启的千年流放史占据了全书近乎一半的篇幅,涉及唐宋的官员王义方、韦执谊、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当然其中名气最大的是苏东坡。但海南不仅仅是帝国王朝的流放之地——大众历史文化想象中最广为人知,甚至是唯一的标签——还是一个儒释道三教汇集之地。海南儒学的双峰邱濬、海瑞;佛教高僧鉴真、憨山大师;海南道教集大成者白玉蟾都出现在这部传记中,还有作为基督教传教士的利玛窦,也与海南人王弘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三亚的伊斯兰古墓,南海海神、峻灵王、伏波将军、妈祖、一百零八兄弟公等诸多民间俗信也在这部大著中逐一浮出。海南岛虽孤悬海外,却并非想象中的文化边疆,而是文化千丝万缕交汇、回响之地。
海南岛是信仰之岛,也是文化之岛。这种文化复杂交汇的维系和传承,通过明代向中原输送邱濬、海瑞、王弘诲等高级官员放射出来,也培育出独具风采旁枝斜逸的清代海南诗人,当然也隐伏流淌在当代海南文人中。
与内陆相比,海南岛更有生猛刚烈、坚韧顽强的一面。历史上有不断骚扰的海盗和反抗的军民,方志里不绝涌现的烈女,到了近代以后,为生计远渡南洋求学、经商的海南人王绍经、何达启、吴乾椿、颜任光、陈序经等,无不展现了海南岛的性格,宋氏家族更让海南岛在现代史上声名赫赫。这种坚毅的品性造就了从海南岛走出的国共高级将领张云逸、叶佩高等,诞生了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冯白驹和红色娘子军,以及令人惊心动魄的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些无不与新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