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3-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1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图 谢驭飞)
文/Darlingsl
周日晨起,煮水泡茶,近来因肠胃不适,于是挑了一罐滇红。喜欢滇红是因为它在入口后于舌根处回味时的那种果香萦绕。虽说杭州盛产龙井,但我却并不十分钟爱于它,或许是因着它的香味过于浓烈。相比之下,倒是喜欢产于径山寺周围的径山茶更多些,啜饮间,清淡的茶香中蕴含着似有似无的禅意。
春有绿茶,夏有乌龙,秋有菊花,冬有滇红。一年四季里,茶在生活中总是不会少的。大多数时候我偏爱发酵过的茶,譬如滇红、祁门、大红袍,抑或各种熟普。想起十余年前在云南勐海第一次尝到普洱的情景:茶汤诱人,入口滑腻,却充斥着一股生石灰的气味,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期待。只是随着年岁的痴长,数年后再次品饮时,却发现已不再十分地排斥,再后来竟慢慢地喜欢上了那种生石灰的味道。普洱的魅力似乎不在于它的香味、汤色,而是藏在它的口感中,绵柔、醇厚,就如好酒一般,入口柔,一线喉,于不动声色间从口入喉,一路奔泻而下,落胃之后开出一朵暖暖的花来。
我们是一个偏爱发酵类食物的民族,或许与历代经年来食物的不充裕有关。我们真正对食物的需求不再捉襟见肘,充其量不过两代人。食物资源的匮乏,也造就了各种腌制发酵类食物的应运而生。豆腐发酵成了腐乳,猪腿发酵成了火腿,各类菜蔬腌制发酵成了酸菜、泡菜。
我的阿公马上就要过他第八个本命年的生日。他在制作各种酸菜、泡菜方面是一个行家里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腌制的酸菜是各家儿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配上豆干、肉丝或青豆炒成的那碗菜无论是过稀饭、下面条都是回味无穷。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我们这些第三代的小辈横亘于心的念想。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