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新工人艺术团:一场大地上的社会实践

作者:艾江涛

2018-02-07·阅读时长15分钟

55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923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 )

在皮村的北京工友之家,当我第一次见到许多时,他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正在和认识不久、喜欢诗歌与音乐的小兄弟小海抽烟聊天。在这个与京郊许多农家院相似的院落里,依次分布着新工人剧场、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同心互惠商店。作为工友之家的活动场所,这里也是皮村3万多外来打工人员聚集学习的地方。走出院落,沿着皮村的小巷拐几个弯,路过一片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便来到书声琅琅的打工子弟学校——同心实验小学。这所有400多名学生、涵盖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学校,成立于2005年。

蔚蓝的天空,不断有轰鸣作响的飞机划过天际,由于坐落于首都国际机场附近,几乎每过一两分钟,就会有一架飞机经过皮村。许多刚从距此60多公里的平谷张辛庄过来,在那里的工友之家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他和团长孙恒作为乐队主唱,与鼓手姜国良、贝斯手孙元、吉他手庞岩刚刚排练完毕。月底,新工人艺术团将赴成都举办一场“大地民谣”的音乐节。最近一段时间,刚好赶上平谷桃子成熟,他们显得分外忙碌,除了排演节目,还要帮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邮寄桃子。在附近一片占地30多亩的桃园上,他们与当地村民以合作社的形式搞了一个同心桃园,用以支撑2010年在这里成立的工人大学与工友之家其他活动的支出。

这些简单勾勒的社会活动版图,仿佛一片湖面的波纹,一圈圈扩散开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或者说他们更愿意称之为“新工人”的庞大群体。很难想象,波纹的中心是成立于2002年5月1日的一支草台乐队——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团队核心许多与孙恒,也只是那个时代怀揣音乐梦想众多“北漂”中的普通一员。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情不自禁地想起10年前自己在北大南门附近的考研生活,这也让我相信,那些听到他们歌曲的打工者很难不泛起一种感同身受的漂泊无依之感。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学会幸福

积极心理对抗焦虑时代

43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