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想象并创造的未来,前苏联方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11·阅读时长16分钟

134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61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肖楚舟

2016年4月,我计划去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转一圈。询问过来人意见时,同学痛心疾首地告诉我,加里宁格勒市内著名景点“苏维埃楼”是个大坑,千万不要去。这反倒引起了我的逆反心理,想要去看看这栋楼能难看成啥样。从机场乘公交车到达市中心,那栋耸立在河畔的烂尾楼立刻刺入我的视线——它在茫茫暮色中如一匹沉睡的巨兽,粗看上去,酷似一只解构主义的火柴盒,让我想起小时候抻长了脖子的卷笔器,中间凹进,两块密布着正方形小窗的盒体由粗大的水泥横梁连接,建筑在腰间猛然断开,用几根水泥柱子和两个不知所谓的水泥方框连接,好像睁着一双惊愕的大眼睛。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的著名景点“苏维埃楼”


在苏联留下的未来派建筑遗产中,加里宁格勒的“苏维埃楼”不是最有荒诞幻想色彩的,至少它还横平竖直、眉目清楚。相比之下,法国摄影师弗雷德里克·肖班(Fredric Chauban)搜罗到的其他苏联未来派建筑要任性得多:基辅火葬场是一座白色贝壳状建筑群,倒映在水中恍如一盆新鲜蛤蜊;第比利斯典礼宫由高低错落的曲面构成,中间耸立起一面瘦削的塔墙;圣彼得堡控制论学会大楼长了一张大长脸,外围由16根顶天立地的水泥棱刺包裹;格鲁吉亚公路部大楼像是几根横竖交叠的木方,让人随时有拿吊车吊走一层办公室的欲望。这些就像某种已经死去的纪念碑,用超现实的质感见证着一场义无反顾、全民动员的造梦运动,而这场运动的初始动力之一,便是起到宣传物作用的苏联科幻小说。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未来考古学

宇宙、科技与想象

39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