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斑鸠木匠

作者:葛维樱

2018-02-12·阅读时长33分钟

64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62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几年前第一次去日本法隆寺时,辗转火车和公交车,在酷热天气里终于站在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当中。西院迦蓝乍眼一看呈水平分布,没有显眼的高度。但是因为看了西冈常一在《法隆寺》一书里建造还原一一推拟再现的过程,觉得这碎石地上深褐色的建筑与周围环境极其吻合,让人忘记时光。法隆寺有2300余件国宝,最为震撼的,还是木建本身。建筑学家井上充夫认为,古代日本对于建筑造型的关心主要集中于外部结构,而非内部空间,追求的是实体部分。法隆寺最著名的“柔性结构”,至今仍在被日本乃至全世界的超高层建筑采用,也是隈研吾为奥运新场馆采用的核心概念。


法隆寺大殿

位于奈良生驹郡斑鸠町,远离热闹的游人如织的奈良市内,法隆寺的标志是一只斑鸠。法隆寺的兴建者圣德太子的家族“上宫王家”以奈良斑鸠宫为中心,法隆寺也叫斑鸠寺,不仅仅是佛教建筑,也是王权象征。在日本,以这只斑鸠为标志的,就是小川三夫。有趣的是解体维修时发现,天花板格子掩盖之下的几百处涂鸦,有不少始建时日本手艺人的自画像,还有动物的蹄印。我心里觉得的法隆寺建造者的样子,大概就是那样戴着头巾,和唐代人差不多的形象。后来看到多年前药师寺上梁仪式,西冈与小川身穿白色的宫大工传统服装,头戴黑色纱帽,居然和想象颇为吻合。


西冈常一(右)与小川三夫在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下

西冈常一的血缘可以追溯到镰仓时代法隆寺四大工匠之一。梁思成考察唐代木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时,对于它能保留下来有“为后世朝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重建之厄”的论断,佛光寺至今依然寂寥。法隆寺1300年岁月里,历代始终有名工和名匠环绕,薪火相传,近代也陷入了“废佛毁释”的衰败。到了上世纪初,西冈家祖孙三代成为法隆寺的“人化”的代表,三代人不仅仅是专属木匠,也作为栋梁,用50年时间,将千年法隆寺解体维修,将古老技艺传播于今世。小川三夫是西冈常一唯一的弟子,在西冈去世后,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宫大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葛维樱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考古学

宇宙、科技与想象

39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