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名画中的阳光 | 名画的秘密12期

作者:李南希

2021-11-15·阅读时长6分钟

17601人看过
【听外刊】梵高和莫奈画中的阳光为何迷人?

名画中的阳光 | 名画的秘密12期

13.0MB
00:0009:29

【解读】李南希

大家好,我是南希。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聊名画了,本期我们继续名画的秘密系列第12期,聊一聊名画中的阳光。因为有朋友表示天气不好会影响他们的心情,那我们就在名画中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吧。今天,我们来聊四幅画。

第一幅,《蓝色房间里的阳光》( Sunlight in the Blue Room)

美国《华盛顿人》2013年2月21日刊

《蓝色房间里的阳光》是丹麦印象派画家安娜·安彻(Anna Ancher)创作于1891年的作品,现藏于丹麦斯卡根斯博物馆。

我们来看细节。画家的女儿坐在她祖母的蓝色房间里,背对着观众,正在织毛衣。当孩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时,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油然而生。换一个正在拆家的小孩,那怎么也不可能宁静平和了。而且,大家注意,小女孩是背对观众,在安彻的画中,主人公通常都没有正脸,而且笔触比较粗糙,有一种画家对她笔下的主角不太感兴趣的感觉或者就像随手拍照片。但是正是这种轻松随意的感觉,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画中的阳光轻柔地透过窗户,将房间笼罩在丰富明亮的色调中。安娜·安彻对色彩和光线的运用还是很高超的,如果大家对她的作品感兴趣,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之后在大师的秘密系列里单独讲一讲她。评论人士认为,安彻在自己的绘画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活力,尽管她想要表达的主题都比较简单,但是依然能够给人一种力量。我相信那些被阴天影响心情的朋友,看到这幅画之后,也会感到温暖吧。

安娜·安彻

就是这么一位给大家带来温暖的画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创作是被限制的。作为一名女性,在安彻的时代,她不被允许进入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她只能在私立学校进修。但是有天赋的画家有时候实在不必在意一个所谓的权威机构,只要坚持作画,始终是会被大众看到的。

此外,安彻也参与了Modern Breakthrough运动,这个运动和法国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拒绝理想化,寻求捕捉真实的世界。大家可以在安彻的画中看到,她试图捕捉照进房间中的短暂的光线,她这种捕捉微小细节的能力,也让她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丹麦画家之一。

第二幅,《麦田里的丝柏树》(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

美国《每日艺术》2021年7月12日刊

《麦田里的丝柏树》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创作于1889年的作品,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我们还是先看细节。大家先来看画中的天空,不会看到太阳或是阳光,不像上一幅画中的阳光那么明显,反而还看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云彩。但是大家注意,这幅画的亮度非常高,即使我们没有看到阳光的光束,但是这幅画中的一切都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之中,包括画家梵高本身。

视线下移,大家会看到金黄色的小麦田,画面右侧有两棵树,一棵是柏树,另一棵还是柏树。高低错落,形状像火焰。柏树左侧是一株浅绿色的橄榄树,它们的背后是蓝色的山丘。

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很有意思,是梵高完成了《星月夜》之后不久创作的,《星月夜》那幅画的左侧就有一棵暗褐色的柏树。画《星月夜》的时候,梵高正身处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出院不久,就创作了我今天介绍的《麦田里的丝柏树》。

他当时对柏树非常着迷,对比这两幅画,我们我们看出梵高心情的转变。美国《纽约客》2014年8月12日刊也把这幅画和《星月夜》做了对比,他们说,这幅画中的笔触没有狂乱,灵活而准确地描绘了梵高当时所处的环境。

在1889年7月2日,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提到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他说,我在画布画了柏树,上面还点缀着麦穗和罂粟,湛蓝的天空就像一块苏格兰格子布一样,太阳下的麦田很厚,这里的气温也很高。

还有一句话要分享给大家,《纽约客》评价梵高时说,所有优秀的艺术都是在传达那种人人都能认识的令人安慰和谦卑的真理。

第三幅,《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

英国《卫报》2014年8月22日刊

《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创作于1872年的油画,现藏于巴黎马尔莫丹艺术馆。

我们来看画。

《日出·印象》描绘了日出时的勒阿弗尔港,这个港口承担了法国与南、北美洲之间的货物转运,这里是法国第二大港和最大的集装箱港,也是塞纳河中下游工业区的进出口门户。

大家看画面的背景,烟雾中一轮红日。红日的下方不是树木,而是背包船和轮船的烟囱。画面左侧的蓝色笔触是蒸汽船和起重机,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

但是,画家创作这幅画的时期正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之后,大家知道,这场战争是由法国发动的,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为了呼吁法国人民积极向上,莫奈就创作了这么一幅画,来歌颂人民劳动的力量。其实勒阿弗尔也是莫奈的故乡,因此画家在这幅画上寄托的情感,还是非常深厚的。

大家纵观这幅画,眼睛一定离不开那轮日出,不论是天空中灰蓝的雾气,还是透过阴霾的橙色天空,或是水面上反射出的光影,都让我们的眼睛一开始就看到太阳,到最后也会在太阳那里结束。

为了研究这轮太阳,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还把这幅画调成了黑白色,一变成黑白色,之前显眼的太阳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说,太阳的亮度和周围灰暗的雾气的亮度其实是一样的,在一幅饱和度非常低的画作上,人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兴旺和繁荣,足见大师的功底。

很多人说,正是这幅画,开启了印象主义的大门。1874年,《日出·印象》一出现,就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以莫奈为首的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得名。大家知道,印象派画家主要是身处户外作画,描绘城市或乡村中即时的、感官上的场景。其实在户外画画在18世纪已经很普遍了,这个行为依然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经验真理的信仰,也反映了浪漫主义对自然的追求。当莫奈和他的同代人公开地观察眼前发生的一切时,印象派艺术的真正革命就发生了,也就是展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我也真心希望,那些心情受到天气影响的朋友,也能够在阴天的时候发现云朵的美,发现摇曳的树枝的美,发现自己能够温暖自己的力量。

第四幅,《日出前的女人》(Woman Before the Rising Sun)

《日出前的女人》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创作于1818至1820年的作品,现藏于德国富克旺博物馆。

我们来看画。

在画面中间最显眼的位置,有一位穿着旧式德国服装的女士背对着我们,张开双臂,大家可以在她的身上看到背景中散发出了光芒,似乎她正在迎接光明的到来。

这位女士是谁呢?据说,1818年,44岁的画家与25岁的卡洛琳结婚了。结婚这件事深深影响了画家的创作,因为在1818年之后,女性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认为,《日出前的女人》中的女主角就是卡洛琳。评论人士认为,这幅画抒发了作家对太阳和自然的崇拜。

行,本期我们就聊到这里吧,如果你对我上面说到的那幅画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是爱读外刊的南希,拜拜了您嘞~

【往期节目】

名画中的疾病 | 名画的秘密01期 

名画中的医生和护士 | 名画的秘密02期

名画中的动物 | 名画的秘密03期

名画中的谋杀案 | 名画的秘密04期

名画中的劳动者 | 名画的秘密05期

名画中的夏天 | 名画的秘密06期

名画中的餐桌 | 名画的秘密07期

名画中的冬天 | 名画的秘密08期

名画中的牛 | 名画的秘密09期

名画中的春天 | 名画的秘密10期

名画中的伴侣 | 名画的秘密11期

 名画中的阳光 | 名画的秘密12期 

| 听外刊 |

听外刊栏目除了每周为您介绍7-10本全球最新、最权威刊物的封面故事,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流行趋势等,让您轻松快速掌握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您能想到的世界级好杂志,我们这里都有!每周五,听外刊与您不见不散!

(点击上图收听往期栏目)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

制作人:李南希

音频编辑:张译丹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5日

文章作者

李南希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when they go low,wo go high.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