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02-22·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87个字,产生2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笛卡儿的哲学著作往往以讲述他的个人经历开始。比如在他出版的第一本书《谈谈方法》中,他写道:“我自幼受书本教育……我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亨利四世公学),我重视学校里的各种训练。我很明白:学校里教的语言文字,是通晓古书的必要条件;寓言里的机智,可以振聋发聩;史传上的丰功伟绩,可以激励人心;精研史册,可以有助于英明善断……神学指引升天大道;哲学教人煞有介事地无所不谈,博得浅人敬佩。”后面他又说:“我那时在日耳曼,成天独自关在一间暖房里,有充分的闲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但这些自传性内容不是在记录他生活中的事件,而是个人自我教育的历程,而且主观的视角随后将被更加普遍、客观的视角取代。
笛卡儿认为,哲学中有无数的冲突,他希望使哲学成为一个演绎体系,像欧几里得几何一样,从确定而真实的公理出发,经过推演得出推论。这样他就需要找到绝对确定的前提。为此,他通过有条理的怀疑把所有可疑的命题过滤掉。首先,感官会欺骗我们,我们甚至连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都搞不清,甚至有可能有一个魔鬼不知不觉地向我们灌输错误观点。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不是在被这样一个恶魔所骗?有没有任何东西能通过这种测验?笛卡儿说,有的:原则上,他不能怀疑他是有意识的。即使他怀疑一切,他也无法怀疑他在怀疑,因为出现了一个确定的前提:我思故我在。
但是用这个前提重建知识前,笛卡儿说他还要考察上帝是否存在,也许上帝欺骗我们,让我们以为自己看清了自己的心灵。因此笛卡儿开始证明不骗人的上帝的存在:他拥有一个有关完美存在的观念,而他自己是一个不完美者,因为他充满着怀疑和不确定。完美存在的观念只能被一个完美的存在引起,也就是由上帝引起的,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80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