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02-22·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0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西蒙娜·德·波伏瓦 )
波伏瓦和萨特于1929年夏天在巴黎大学相遇,当时萨特23岁,波伏瓦21岁。两人都在准备哲学教授资格会考(相当于博士水平)。最后萨特得了第一名,波伏瓦是第二名,但萨特已经考过一次,没通过,波伏瓦还是通过这一考试的人中最年轻的。主考人员就这两个人谁应该排在第一位辩论了很长时间,有人说:“如果说萨特展示了卓越的智力和坚实的——有时是不精确的——文化基础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同意,在这两个人中间,她是真正的哲学家。”
但波伏瓦认为她并不具有可以与萨特相匹敌的哲学头脑。波伏瓦在跟友人谈话时说:“真正的哲学家是像黑格尔、萨特那样能建立伟大体系的人,而不是一个爱哲学、能教哲学、能在论文中运用哲学的人。”她觉得,一个世纪只会出两个哲学家,而萨特是其中之一。
美国哲学家加里·古廷在《20世纪法国哲学》一书中说:“只是我们要知道,波伏瓦心目中的等级是最高水平的具有创造力的哲学家。她承认,她具有理解哲学思想的非凡能力,能比萨特更快地领悟一段原文的中心思想,这一才能要归因于她缺少独创性,这使她能更好地吸收其他人的思想。作为一位哲学家,她认为她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解释者和批评家,但不能成为一位具有真正创造性的天才。”但波伏瓦确实写了一部标准的哲学著作:《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美国哲学家加里·古廷说,波伏瓦这本书“在试图从自由这一基本价值中引出道德方面比萨特走得更远。另外,她的小说、回忆录和关于社会问题的论文对存在主义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基本上出自萨特存在主义的框架结构,但是关于自由、个人之间的关系她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980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