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外刊专栏推荐 | 帮你活成明白人的文章

作者:李南希

2021-12-06·阅读时长7分钟

19998人看过
【听外刊】人类为什么天生就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好的朋友不能为我们做什么?为什么不要相信一见钟情?如何不把时间花在你讨厌的事情上?

外刊专栏推荐 | 帮你活成明白人的文章

15.1MB
00:0011:00

【解读】李南希

大家好,我是南希。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外刊专栏,《大西洋月刊》的“How to Build a Life”如何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专栏的自我介绍是“一个关于如何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专栏”(A column about pointing yourself toward happiness)。

里面的文章的宗旨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让人类开心、幸福。很有意思,而且配图也非常好看,专栏的网址我放在文稿区(https://www.theatlantic.com/projects/how-build-life/),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文章都不太长,大概1000到2000字左右,读起来也比较轻松。

我今天选择了4篇好玩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比如,人类为什么天生就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好的朋友不能为我们做什么?为什么不要相信一见钟情?如何不把时间花在你讨厌的事情上?

我们先来看第一篇,人类为什么天生就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发表于2021年11月11日。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1/11/how-stop-caring-what-other-people-think-you/620670/

大约2000年前,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表示,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别人,但是更在乎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的意见,无论他们是朋友、陌生人还是敌人。还有哲学家认为,在意他人的意见其实也是对的——我们的观点会被其他人塑造。我觉着这句话说得很对,比如我最近在追的美剧《继承之战》,其实是很多朋友安利给我的,虽然我之前看过前两集实在没有看下去,但是在被很多人安利之后,我开始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应该花时间再看一看。

从人类进化的方面来看,在意别人的看法是有利的。因为在几乎所有的人类历史中,人类的生存都依赖于紧密联系的部落。在现代文明结构出现之前,一个人被赶出群体意味着大概率会死于寒冷、饥饿或者食肉动物。所以在人类的基因里,我们的幸福感有时候就来自于别人的认可;相对地,如果一个人经常面对他人的排斥,就会感觉特别不好。

但是,想要得到他人认可的本能又特别不适合现代社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总是担心别人的意见的想法,会降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基本能力,比如做决策的时候;二是消极的评价会让我们产生羞愧感,长期的羞愧感会让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那我们该如何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呢?有三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1. 提醒自己其实没有人在乎我们。研究表明,我们总是高估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其实,很多人的脑子里没有装着太多人。

2. 反抗羞愧感。有的时候,适当的羞愧感对我们是有益处的,比如我们咄咄逼人之后,一回想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好,会影响别人的心情。可是如果我们上完厕所,忘记拉文明拉锁了,很多人在意识到之后就会特别难受,开始回想谁会看到自己的尴尬,但是研究发现,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人有没有拉拉锁。

3. 停止评判他人。经常评判别人的人,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这也不是因果报应,而是喜欢评判他人的人从内心就会认定,评价他人是合理的行为,因此他们也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影响。

这篇文章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分享给大家,“如果我们不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家,那就不应该让他们进入我们的大脑。

第二篇,最好的朋友不能为我们做什么,发表于2021年4月8日刊。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1/04/deep-friendships-aristotle/618529/

2019年,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平均每个成年人大约有16个朋友,在这些人中,大约有三个是真正的朋友,另外五个是我们比较喜欢的人,另外八个是有目的才交往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点空虚,可能是因为你以目的为导向交往的人比较多,而没有足够多的真正的朋友

还有研究表明,无论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友情在他们的幸福感中几乎占了60%。有一种说法是,中年或中年以后的幸福标志之一,就是你能否一口气说出几个好朋友的名字。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的数量会逐渐变少,但是,起码得有一个,而且不能是你的另一半。

亚里士多德认为,友情有点像阶梯。最底层,也就是情感纽带最薄弱的地方,是基于工作或社交生活中对彼此有用的友情,比如同事;更高层次的友情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比如你喜欢和钦佩一个人的某些方面,比如幽默感和能力;最高层次的友情是有关美德的,只追求友情本身,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事情。

那该如何找到真正的好朋友呢?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就没有体会过友情为何物,那长大之后也很难有真朋友。而且,女性通常比男性拥有更大、更密集的朋友网络。女性通常把友情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男性更可能把友情建立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上,包括工作、运动等等。

谁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呢?世界上有一个悖论是,我们最需要的人,是那些我们根本不需要的人。如果你面对一位朋友的感受是,我不需要你——我只是爱你,那他就是你最好的朋友。

第三篇,为什么不要相信一见钟情,发表于2021年9月9日刊。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1/09/soul-mates-love-destiny/620014/

这篇文章认为,一见钟情与真爱没有太大的关系,一见钟情是人们把两个人的相遇浪漫化的过程,或者是一种异常强烈的身体吸引。相信一见钟情对人类来说是有坏处的,因为这种信念属于宿命论的范畴,相信一见钟情的人会认为,一旦达到某种情况,一切都会永远好起来。这些人也相信,如果你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获得了经济独立,搬到充满阳关的房子里,你就会得到真正持久的满足,但是人类不可能获得永久的满足。

而一见钟情的对立面是自由的意志,也就是伴侣决定是否应该在一起,与他们的努力程度有关。而且,当自由意志的信念增强时,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充满激情的感觉也会增强。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段恋情,你可以用三种方法避免陷入相信一见钟情的陷阱之中。首先,忘记电视剧里的爱情故事。其次,认识到保持激情是不现实的,最快乐、最持久的爱情是那些能够从激情发展为伙伴式的爱情,人们经常问,我们是不是不如以前激情了?其实应该问,我们的情感是不是加深了?最后,远离相信一见钟情的人。

分享一下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持久的爱不是某种开关,相反,它是一个刻度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为对方的付出和承诺可以慢慢打开它。


第四篇,如何不把时间花在你讨厌的事情上,发表于2021年4月29日。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1/04/waste-time-thoreau-walden/618732/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一件东西的成本,是我们使用生命的数量。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最重要的成本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但是我们花费了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手机上,一项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人平均每天花3小时43分钟看电视;花3小时46分钟看手机。

那么,为什么无数的人会屈服于手机呢?其实,像其他上瘾问题一样,过度使用手机,是通过刺激大脑的奖励系统来吸引我们。这给了我们即时且短暂的满足感,但很快就会消失,让我们后悔,然后渴望再重新来一次。即使它没有上升到上瘾的程度,任何强迫性浪费时间的行为,从长远来看都不会让我们更快乐,无论是玩牌还是看短视频,都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那做什么事是不浪费时间的呢?是那些可以激发我们创造力的事,它会让你发现一个新的时间宝库,从而产生快乐。

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事情,可以进行两个尝试:

第一,提前决定如何利用时间,并坚持按计划进行。如果你可以在明天下午1点半到2点之间,提前计划好要做什么,那你就会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

第二,给坏习惯一个金钱价值。2012年,多伦多大学的管理学学者实验发现,如果人们把自己平均每小时的工资算出来,再与非工作上网时间对应,就会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举例来说,美国人大约每天花142分钟在社交媒体上,平均每小时工资大约是29.92美元,那一个人每天花在社交媒体的钱就是71美元左右,这并不是让人们在休闲的时间工作,而是让为了让大家感受自己浪费的时间。

行,本期我们就聊到这里吧,之后也会为大家推荐更多有意思的外刊专栏,我是爱读外刊的南希,拜拜了您嘞。

| 听外刊 |

听外刊栏目除了每周为您介绍7-10本全球最新、最权威刊物的封面故事,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流行趋势等,让您轻松快速掌握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您能想到的世界级好杂志,我们这里都有!每周五,听外刊与您不见不散!

(点击上图收听往期栏目)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

制作人:李南希

音频编辑:张译丹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6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南希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when they go low,wo go high.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365天听外刊

听最有趣的外刊知识

6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