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月相,天文梦的沉淀

作者:杨聃

2018-02-22·阅读时长5分钟

7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42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宝珀卡罗素月相表 )

“月亮的远近及其不同阶段产生的各种外观变化,一直叫人着迷。”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如此描述。正是对星体运动的好奇与着迷催生了天文学与钟表计时的“副产品”。16世纪时,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Augustus)收集了欧洲首个大型科学仪器及工具系列德累斯顿“艺术和奇趣馆”〔Art Chamber,如今的数学物理沙龙(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alon)前身〕。在所有收藏中,黑森-卡塞尔领主威廉四世(William IV,Landgrave of Hesse-Kassel)的埃伯哈德·鲍德温(Eberhard Baldewein)行星时钟是最珍贵的收藏之一。制钟师鲍德温也曾被奥古斯特委托,为“艺术和奇趣馆”设计更先进的天文钟。经过精密计算,他制造出了一系列独立齿轮,更有部分不对称形状的新想法,这为制表业奠下新的标准。

“月球可见表面地形图”是天文学家兼测量师威廉·罗尔曼(Wilhelm Lohrmann)于1824年在德累斯顿采用系统的月球观察方式绘制并发表的首张地图。三年后,罗尔曼获委任为“数学物理沙龙”首席监察员,随后致力于新成立的技术学院(Technical Academy)。他一生共绘制了25幅月球地图,耗时38年才全部发表完毕,这些地图长年被公认为全球最细致的月球图像。

在月球能够通过卫星或载人飞船观察或登陆前,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地球遥望观察。维也纳帝国皇家天文台负责人约瑟·冯·利特罗(Joseph von Littrow)在其1834年所著的《The wonders of the heavens》一书中表达了对登陆月球的渴望:“如果我们有机会一游月球、细加观察,就能对月球有深切的了解。然而受我们的知识所限,目前无法实现月球之旅。我们只能期望至少在未来,有人能够成功探险、登陆月球。要知道地球和月球的距离虽然较其他星体最为接近,但也很远。除非有人能够凭借无比耐性和毅力为这目标奋斗,否则我们还是安坐家中吧。”

文章作者

杨聃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喜剧之外

台前角色与幕后人生

140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