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筱诗
2021-12-11·阅读时长5分钟
大家好,我是筱诗。今天我们聊一聊关于动物的有趣话题,聊聊人类在探险荒野的旅程中见证了哪些神秘奇遇和博物真相,我们先从关于鸟儿鸣唱的话题聊起。
鸟儿为什么会鸣唱呢?对人类来讲,有些鸟儿的鸣声在我们听来可能比其他的鸣声更为悦耳。但从鸟类的角度而言,声音悦耳与否跟鸣唱是否会产生效果并无关联。同一鸟种的其他成员能够听到它,并以预期的方式做出反应,这才是对鸟类来说最重要的。
所有会鸣唱的鸟儿都是雄性,但有最终决定权的却在雌鸟,因为雌鸟会评判自己听到的鸣唱的质量,并以此决定自己要倾心于哪只雄鸟。鸟类的鸣唱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击退参与竞争的雄鸟,阻止它们入侵自己的领域;第二是为了吸引雌性来结对,完成交配、传宗接代的目的。
对于雄鸟来说,如果不能吸引到配偶,或是让竞争对手捷足先登,那“他”可能就会在没有繁殖的情况下死去。对于鸣禽来说,它们大多只能活一到两年,所以这很可能是“他们”传递自身基因的唯一机会,所以必须卖力,必须坚持不懈。
[英]布雷特·韦斯特伍德 / 朱磊 / 译林出版社 / 2021
今天要分享的第一本书叫做《鸟鸣时节——英国鸟类年记》,这本书是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讲述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还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可以作为一本自然爱好者们的宅家观鸟指南。
下面我们说说很多人都很熟知的、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的故事。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探索大自然。
在20世纪50年代,大卫·爱登堡与伦敦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带着满腔的激情与欣喜,扛着设备出发了。他们前往圭亚那、印度尼西亚、巴拉圭等地寻找珍稀野生动物,拍摄自然纪录片。他们一边追踪神奇的动物们,一边处理复杂多变的地形、难以预测的天气,记录尚未被工业文明侵蚀的自然奇观和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每次旅行归来,他都会写下自己的荒野奇遇。
[英]大卫·爱登堡 / 李想 译 / 译林出版社 / 2021
《大卫·爱登堡自然行记(第一辑)》就收录了他这些经历中的前三本:《丛林飞行》《寻龙之旅》《蝴蝶风暴》,其中记录了他们遇见动物们的有趣经历,文字也特别生动,我简单分享几个小片段:
比如,在《丛林飞行》中他记录下在森林里遇见树懒的经历,很有意思。他这样写道:
树懒见我靠近,逐渐变得狂躁,开始拽着它的藤蔓一点一点往上爬。它移动得实在是太慢,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赶上。在距离地面大约40英尺的地方,我追上了它。这只倒垂在藤蔓上的树懒死死地盯着我,它的体型和一条大型牧羊犬差不多,毛茸茸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感伤。它缓慢地张开嘴,露出黑色的、没有釉质的牙齿,尽其所能发出最大的声音来恐吓我,不过那声音就像微弱的支气管喘息声。我伸出手准备捉住它,作为回应,这个家伙向我挥舞它的前肢,不过动作缓慢而笨拙……
树懒
再比如在《寻龙之旅》这本书里,大卫·爱登堡和同伴们横穿印度尼西亚,记录沿途见到的野生动物及风土人情。他们登上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科莫多岛,近距离拍摄地球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拍照片是他的任务,他在书里还记录下在距离科莫多巨蜥不足6英尺的地方拍照片的惊险经历。
科莫多巨蜥
还有在《蝴蝶风暴》一书中,从飘荡着橘香与音乐的亚松森,到广袤而荒凉的查科平原,大卫·爱登堡自东向西穿越巴拉圭,观察这片土地上古老而独特的物种。他徜徉于河畔草甸,寻找绚丽壮观的蝴蝶群,又横穿月下的荒原,追踪神秘的大犰狳……
犰狳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挖洞健将,因此他们日复一日地寻找着犰狳的洞穴。他记录下第一次跟犰狳亲密接触的时刻:
他趴在洞口,慢慢地把手伸进洞里。他起初只能感受到树叶,突然又感觉到有一个东西在动。它一把抓住那个暖暖的、不停扭动的家伙。而且他还发现犰狳竟然还怕痒,他只要轻轻碰碰它的肚子,它就会卷起自己的小身子。
寻找犰狳
不过,在他这些有趣的经历之外,他也写下了对大自然最真切的感受——
“大自然,它常常打破我们对野生动物的浪漫幻想。热带雨林中最迷人的蝴蝶不是为了寻找美丽的花朵而飞翔,而是为了从腐肉或粪便中寻找食物。”
下面要分享的书叫《寻蜂记:一位昆虫学家的环球旅行》,我们将跟随着英国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到萨塞克斯郡的灌木丛,从东欧的波兰到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到世界各地不起眼的角落里寻找雄蜂种群。
[英]戴夫·古尔森(Dave Goulson) / 王红斌 / 译林出版社 / 2021
这本书中有一段话,很适合跟家长朋友们交流,作者说:
“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个世界,并最终拯救自己,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的命运。首要的是,我们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探索自然,让他们蹚着泥水去捕青蛙,爬进树篱去捉毛虫。我们需要给他们机会表达对自然的好奇,让他们观察蝴蝶破茧而出,看着小蝌蚪长出四肢,体会在木头下发现蛇蜥的激动。如果我们给他们提供了这些机会,那他们将来就有可能热爱自然,珍视自然,并为自然的未来奋斗。我非常幸运,能在小的时候拥有机会获得上述体验,这种经历促使我用毕生精力去探索博物学的奥秘。我有幸周游世界……我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去寻找昆虫、鸟儿、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野花……我的职业让我有机会追寻世界上最有趣的蜂类,并有望更多了解它们,揭示它们生活中仍不为人知的细节,再寻找办法去保护它们,使其他人能有机会在未来见到它们。本书便记述了这些寻找蜂儿的旅程。”
明亮熊蜂与白车轴草
最后,我们聊一聊跟我们人类最为接近的物种——灵长类动物。在非洲古老的村落里流传着一个传说:猩猩是因与村民不和而跑进森林里的人变成的,它们是“不会说话的亲人”。这些灵长类动物,有我们熟知的体型巨大、身材健硕的大猩猩、和平友好的倭黑猩猩、长臂大眼的红毛猩猩、面部通红的赤秃猴、身轻如燕的长臂猿,等等。
[日]井田彻治 / 杨莎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1
而如今,现存的大约700种灵长类,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已深陷灭绝危机。今天要分享的最后一本书《寻找森林之子——灵长类的危机和未来》的作者、日本共同通讯社记者井田彻治,通过10年间多次走访非洲、中南美洲与东南亚的濒危灵长类栖息地,深入记录了灵长类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与我们探讨灵长类动物在人与自然的夹缝间,将会面对怎样的未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有任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交流,本周依然有赠书送给大家,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周再见,拜拜~
留言路径:三联中读APP—听书频道— 一周书讯栏目
执行制作人:寒芽 节目主持人:筱诗 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1.12.12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3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