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021不可不看的封面故事vol.2

作者:

2021-12-20·阅读时长8分钟

7262人看过
【听外刊】病毒如何塑造人类世界?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吃垃圾食品?气候变暖和富人有什么关系?经济预测什么时候才能准确?好莱坞当红巨星巨石强森的赚钱秘诀是什么?

2021不可不看的封面故事vol.2

19.5MB
00:0014:14

【解读】李南希

大家好,我是南希。上一期我们聊了聊2021年不可错过的5个外刊封面故事,本期我们继续,大家将听到,病毒如何塑造人类世界?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吃垃圾食品?气候变暖和富人有什么关系?经济预测什么时候才能准确?好莱坞当红巨星巨石强森的赚钱秘诀是什么?

说到近两年的外刊封面,肯定绕不开对病毒的探讨。我自己觉得,美国《国家地理》在病毒方面的报道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在杂志2021年2月刊中,探讨了病毒如何塑造人类世界。有很多发现一定会让大家惊讶,我们来看一看。《国家地理》认为,没有病毒,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如果所有病毒在地球上消失,我们的星球就会像一间瞬间崩塌的房子,因为每一颗在关键地方的钉子都被拔掉了。

目前科学界最能接受的观点是,病毒是基因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病毒在干的一件事就是让基因横向流动,意思就是将基因跨越不同血统之间的边界。那有基因横向流动,就有基因垂直流动,比如父母生孩子,就是基因自上而下的传递。而病毒做的是让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流动,这样的流动模式更有助于进化。比如,在人类基因组中有8%是由病毒DNA组成的,在进化过程中,病毒把它们的基因植入了我们的血统。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因不仅仅是我们的基因。我们经常说的生命之树,是从达尔文那里来的,但是当我们了解了病毒的基因传播模式,就会发现生命的历史并不像树的形状。也就是说,达尔文虽然伟大,但是他对基因横向流动一无所知。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有两段来自病毒的DNA,如果没有这两段DNA,怀孕是不可能发生的。病毒和怀孕有什么关系呢?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出现生命的初期,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的基因进入了古代动物的基因组,这些基因重新产生一种蛋白质,帮助细胞融合,在胎盘周围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促使动物发生体内妊娠。这种创新在进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雌性的身体,基因被流传给了下一代,而下一代又能传递给后代,这些无数的、不断迁徙的后代把带有病毒的基因散布在整个星球上。

在美国《名利场》2021年11月刊的封面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道恩·强森,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外号——巨石强森。他是美国演员和职业摔跤手,主演过《特种部队》《速度与激情》等影片,2020年8月,福布斯公布“全球收入最高男演员”榜单,强森以8750万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强森的总收入估计为4.3亿美元。2017年,强森在接受采访时确认,将会参与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今天,我们就通过《名利场》的封面来认识真实的道恩·强森。

https://archive.vanityfair.com/article/2021/11/the-passion-of-dwayne-johnson

强森出生于职业摔跤世家,他的父亲和外公都是摔跤手。但是摔跤手这份工作不太稳定,有比赛的时候有钱赚,没有比赛的时候就没有一分钱。14岁至15岁,强森和母亲没有钱,只能住在破旧的汽车旅馆里,父亲常年在各地比赛。15岁之后,强森为了糊口,变成了一个小偷。22岁,强森被加拿大足球联盟除名的时候,身上只剩下7美元,现在强森的电影公司Seven Bucks Productions,就是为了纪念当时窘迫的自己。22岁之后,强森在父亲的指导下也成为一名摔跤手。

2001年,强森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木乃伊归来》,饰演埃及蝎子王。电影开启了强森追逐梦想的旅途,当时他的目标是出演了《当幸福来敲门》的威尔·史密斯和拿各项电影大奖拿到手软的乔治·克鲁尼,强森非常认真地和自己的经纪人说,“那些人才是最顶尖的,目前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觉得如果我们能齐心协力,会创造出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是和他们的不一样,可能会更好”。而他的经纪人认为强森居然想要超过这两位好莱坞大神,估计是疯了。之后,《速度与激情》系列几乎让全世界的影迷都记住了强森。

《名利场》认为,强森最强大的武器不是他的身材、外貌和天生的魅力,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超能力——自嘲。他愿意暴露自己强壮的肌肉之下不堪的过往和脆弱,还有谦逊。此外,强森对自己超强的赚钱能力的说法是,我整夜不睡,努力工作,经常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以及如何工作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他也把自己疯狂的工作动力归因于早年贫穷的经历,他说,如果你曾经饿过,那你就永远不会饱

 

下面,我们来看美国《新闻周刊》2021年12月8日刊的封面,上面有一个秀色可餐的汉堡,不瞒大家,我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汉堡和披萨,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当然不是最好哈,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吃垃圾食品呢?

https://www.newsweek.com/2021/12/17/americans-are-addicted-ultra-processed-foods-its-killing-us-1656977.html

《新闻周刊》认为,越来越多的食品公司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高食物的风味、视觉吸引力、质地、气味和消化速度。工业将天然食品分解后,重新进行修饰和组合,制作成我们在自然界中找不到的美味。食物的变化之大,让营养学家给它们起了一个新名字: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一大特点是,让人类的大脑感觉非常愉悦,有点像让人上瘾的阿片类药物或尼古丁。这就是很多人无法停止吃汉堡、薯片的主要原因。

其实,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一直在改变食物。一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地区的人们用烟熏、盐腌和烘干等方式来保存食物;19世纪,巴氏杀菌和罐装技术扩大了食品的长期储存和运输能力;20世纪上半叶,现代加工食品出现,食品工程师利用土豆淀粉将猪肉、火腿、糖、水和硝酸钠混合在一起,制作成更加抗饿的食物;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消费者对快餐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快餐支持着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到21世纪初,美国人从鸡块、罐头食品、薯片和各种人造混合物中获得了超过一半的卡路里。

目前,大型食品公司最重要的武器有两个,第一个是糖。问题不在于这些公司为苏打水、饼干或冰淇淋设计了完美的甜度;而在于食品公司经常往原本不甜的东西里加糖,比如面包、酸奶。这就让客户产生了一种感觉,如果一种食品没有预期那么甜,就会降低购买力度。长此以往,越来越年轻的人就患上了二型糖尿病和脂肪肝,以前这些疾病是由酒精引起的,而现在果糖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肝脏的代谢方式几乎与酒精的代谢方式相同。第二个重要武器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超加工食品。谷物被剥去外壳,留下纤维、脂肪酸和具有营养物质的内部胚芽,换句话说,干干净净的碳水化合物出现了。人体消化这些东西的速度飞快。这种飞快的消化速度导致我们的身体产生各种炎症和疾病,比如糖尿病、哮喘、阿尔茨海默病和癌症。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气候变暖是生态面临的危机,在美国《纽约杂志》2021年11月8日刊中,有一种新的解释,那就是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化石燃料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世界上最穷的地方,是那些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污染的地方。然而,气候问题又需要所有地区的人们一起来承担后果。

举例来说,全球将近一半的碳排放是由世界上最富有的那10%的人生产的,一架横跨大西洋的飞机能产生一吨二氧化碳,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所有居民平均每年的碳排放量还要多。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四个美国人在一生中产生的碳,足以影响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一个人,这个人会因为气候问题生病或遭遇极端天气。因此,气候危机是历史的结果,也是国家财富的结果。

那人类该做点什么呢?其实,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修复气候的技术确实存在。局限是我们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这项技术,而且价格高昂。瑞士的气候治理公司(Climeworks)的收费标准是,净化每吨二氧化碳需要600美元。专家估计,10年或20年后,这个价格将降至每吨10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我们就能算出每个国家需要负担的金额,美国需要支付50万亿美元,中国需要支付30万亿美元,英国需要支付8万亿美元。全世界林林总总加起来,金额将高达250万亿美元,超过当今世界所有财富的一半。说不定未来的亿万富翁来自气候治理行业。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经济预测。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学家能提前预测经济的走势,就能让普通大众在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提前作出最优的应对策略。说大一点,如果美联储在2007年12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时,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而不是在2008年12月才从数据中看到危机,民众遭受金融危机的危害就会小得多。说小一点,如果经济学家能提前预测油价的走势,那司机师傅们也能调整一下自己加油的时间,省点钱。可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学家有这样的能力,加上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经济学家们常常是在黑暗中摸索。好消息是,也正是由于疫情的发生,各大经济体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经济预测。我们来看看英国《经济学人》2021年10月23日刊提到的经济学界最新的科研成果。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1/10/23/a-real-time-revolution-will-up-end-the-practice-of-macroeconomics

经济预测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数据的滞后和误差。如果能得到实时经济数据,那预测的准确率就会大幅上升。不见得完全准确,但起码比现在准确得多。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政府和央行为了抵御经济下行,进行了无数实验,开始监控餐厅预订、银行卡支付、移动电话、非接触式支付和飞机发动机的实时使用,等等。这些监控其实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凡事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和组织都渴望新鲜的经济数据。20世纪50年代,艾伦•格林斯潘,也就是前美联储主席,通过监测货车交通,得出了钢铁产量的初步估计;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率先推行供应链管理,私企老板们就非常看重实时数据,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竞争优势。

对于政府来说,及时的数据会降低失误政策的制定,利率变化需要18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全生效,实时数据会让经济决策更加准确、透明和具有规则。但它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全新的数据可能会被误解;大公司也可能囤积数据,不公布给大众,从而打一个时间差,给自己带来优势;还有一些私营公司会推出数字钱包,比如Facebook,可能比政府更了解个人支付习惯,从而影响大众决策制定,造成不平等的出现。

行,本期我们就聊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是爱读外刊的南希,拜拜了您嘞。

| 听外刊 |

听外刊栏目除了每周为您介绍7-10本全球最新、最权威刊物的封面故事,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流行趋势等,让您轻松快速掌握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您能想到的世界级好杂志,我们这里都有!每周二,听外刊与您不见不散!

(点击上图收听往期栏目)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

制作人:李南希

音频编辑:张译丹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发表文章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人

收录专栏

365天听外刊

听最有趣的外刊知识

6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