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圆的秘密

作者:李南希

2022-01-31·阅读时长6分钟

5208人看过
【听外刊】为何圆形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以及为什么大多数人类都喜欢圆形?

圆的秘密

16.5MB
00:0012:01

【解读】李南希

大家好,我是南希。本期听外刊我们聊一聊圆形,圆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古代人最早是从观察太阳、月亮,得到圆的概念。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圆。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作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搬运圆的木头时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下面滚着走。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是一个圆型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形木盘固定在木架下,做成了最初的车。古代埃及人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2000多年前墨子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我们现在学校里说的圆的概念是一样的。

本期我们来聊一聊自然界中出现的圆,看一看为何圆形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以及为什么大多数人类都喜欢圆形?圆形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最后再说一说艺术世界中有关圆的有趣故事。听外刊之前做过一期《圆周率的10个秘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文稿中点击链接免费收听。

 

美国《国家地理》2013年3月16日刊

很多植物的横截面都是圆的,除了根茎是圆的,内部负责输送水分和维持植物生命的维管组织也是圆的,圆形的系统可以帮助植物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有效地吸收或释放某些物质。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数学上来看,相比其他多边形,在相同周长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那么在特定的环境中,圆形结构就可能存在进化优势。

除了植物,人类和其他主要在白天活动的脊椎动物一样,有着圆形的瞳孔。而夜行动物的瞳孔是长条的,这是为了保护它们敏感的视网膜,使它们能够在夜间捕猎。多说一句,瞳孔的形状不仅仅有圆形或长条形的,一些脊椎动物的瞳孔呈心形或新月形,还有一些呈钥匙孔形状。

科学家认为,在自然界中最接近完美圆形的可能是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涟漪。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非圆形物体扔进水里,产生的水波是什么形状呢?波纹会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扩展,但当它们向外扩散时,曲线填补了不均匀的空间,使波纹最终变成圆形。

 

说完自然界中的圆形,我们来说一说人类社会中的出现的圆。大家可以在城市建设、日常用品、视觉符号中看到圆形的存在。美国《科学聚焦》2017年8月1日刊认为,从出生起,人类对圆形的偏爱就根深蒂固了。2011年的一项眼球追踪研究发现,在婴儿5个月大的时候,也就是在他们开口说话或乱涂乱画之前,就已经表现出对轮廓线的明显的视觉偏好,而不是直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研究人员也在尝试各种办法来解释为什么人类对圆形和曲线形状有着先天的喜爱。1921年,瑞典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认为棱角分明的线条与坚硬、粗糙和残忍的感觉相关;认为曲线线条与温柔、安静和温和的感觉相关。之后,多年来,其他试图将情感与线条类型联系起来的研究也证实了科学家的发现。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在平面设计中人们也喜欢用略带弯曲、平滑的字体,比如微软系统内最常用的字型之一叫做Comic Sans,有点像圆圆的手写字,这种字体还经常用在漫画书上。2006年,科学家选取了140对字母、图案和日常用品,差异仅在于它们的轮廓曲线,14位参与者都表现出对圆圆的物品的强烈偏好。

为什么大多数人类都喜欢圆形呢?科学家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绘制出了我们看到不同物品时的认知反应。棱角分明的物体比圆角物体更容易激活我们的杏仁核,杏仁核位于大脑的颞叶,主要功能是处理恐惧、焦虑和攻击性刺激,并处理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换句话说,有棱角的形状会让我们感到恐惧。而且,看到一个物体越锋利,杏仁核就越活跃,就会越有恐惧的感觉。大家可以回想,当看到锋利的牙齿、带刺的植物、针头等,普遍会觉得不太舒服。当然,也存在一些人不喜欢弯曲的东西,因为这会让他们想起蛇,而一些有棱角的物体,会让人们想到巧克力棒。总的来说,轮廓会影响人类的选择,但是强烈的情感也可以压倒轮廓的影响。

人类偏爱圆形的第二个进化学方面的解释与人类的脸有关系。1978年,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把几个演员的脸和脖子涂成黑色,然后涂上100个发光点。演员们被要求做出不同的表情,比如高兴、悲伤、惊讶和生气。在录像中,人们只能看到发光的点,科学家发现,当演员表现愤怒的表情时,发光点连成了V形;当演员表现快乐的表情时,发光点连成了向外弯曲的圆形。换句话说,愤怒的脸像一个向下的三角形,快乐的脸像一个扩大的圆圈。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圆脸所引发的温暖、积极的情绪可能与我们对婴儿圆脸的吸引力有关。

人类偏爱圆形的第三个解释是,我们眼睛中的虹膜和瞳孔都是圆形的,这种形状为我们的视野创造了一个自然的圆形框架,影响了视觉的偏好。

此外,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提出了美的六个属性,大家品一品,是不是也和圆形有点关系,无限、统一、宁静、对称、纯洁和适度。(https://www.sciencefocus.com/science/why-do-we-find-circles-so-beautiful/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圆形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美国《史密森尼》2015年3月12日刊认为,由于圆的对称性,圆在古希腊被视为神圣和自然平衡的代表。在古老的建筑中,圆形也是随处可见的。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寺庙,大家可以在文稿区看到石阵的全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圆形的布局,哥贝克力石阵比巨石阵还早建造6000年,大家应该更熟悉巨石阵,它也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哥贝克力石阵

大家回想一下许多聚会场所,不管这些场所受到什么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场所的用途,比如礼拜、演讲、观景等,很多都是圆形的。罗马的圆形剧场、斗兽场被设计成圆形或椭圆形,目的是让人们将焦点放在一个主要的事件上。梵蒂冈圣彼得广场是由两个半圆形围起的空间,象征着欢迎人们进入慈母般的双臂。

印度议会中央大厅的设计也是圆形的,代表了阿育王脉轮,大家在印度国旗上也可以看到,国旗正中心是一个由24根辐条组成的蓝色轮子,象征着真理与道德。(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travel/world-full-circles-180954529/)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艺术世界中有关圆的故事。大家知道,圆的概念是圆周上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完全相等的,我们不可能徒手画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圆形,脱离了数学领域,一个完美的圆是不存在的——从亚原子粒子到建筑物,物理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经得起圆的概念的考验。相信很多朋友就算画一只小猪的椭圆的脸,起笔的时候还行,画着画着就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手残。历史上依然有无数的艺术家在画圆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美国《史密森尼》2007年5月23日刊说,古希腊著名画家阿佩莱斯参观了一座岛屿和一位艺术家同行的工作室之后,在工作室的墙上画了一个圆,他似乎对自己画的圆非常满意,就认定这个圆圈可以代表自己的签名了。

伦勃朗《两个圈形的自画像》

画家伦勃朗在《两个圈形的自画像》中,也在背景中画了两个圆圈,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个背景,而是着重分析画面正中间的人物,但是也有艺术评论人士表示,画布上的两个圆圈让人想起了在别人工作室画圆圈的阿佩莱斯,有了这种想法,再去看画面中的伦勃朗,顿时感觉他的姿态很想阿佩莱斯。如果大家对自画像感兴趣,我们可以在名画的秘密系列中做一期自画像的解读。

我们再来说一个用圆圈征服教皇的故事。教皇贝拿地卡特九世希望雇佣一名壁画艺术家,就派信使四处收集画作,画家乔托交给信使一个随手画的圆圈,信使本来是不太高兴的,感觉乔托有所敷衍,但是当教皇看到这个近乎完美的圆时,认定乔托一定会超过同时代的其他画家。而乔托也的确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之一。(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arts-culture/perfect-circles-180940946/

行,本期我们就聊到这里吧,如果大家还对哪种几何图形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是爱读外刊的南希,拜拜了您嘞。

| 听外刊 |

听外刊栏目除了每周为您介绍7-10本全球最新、最权威刊物的封面故事,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流行趋势等,让您轻松快速掌握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您能想到的世界级好杂志,我们这里都有!每周一,听外刊与您不见不散!

(点击上图收听往期栏目)

执行制作人:金寒芽

制作人:李南希

音频编辑:张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2月14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南希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when they go low,wo go high.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365天听外刊

听最有趣的外刊知识

6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