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7-05-17·阅读时长5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485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社交网络时代的风格表演
37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leslie划线
04-22 01:44
从本质上说,“时尚产品”与“奢侈品”所遵循的法则截然相反。时尚追寻的是“瞬间”,是当下的时髦,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必须拥有很快的新陈代谢能力——新一季上来,上一季就得下架。而奢侈品恰恰相反,它所看重的东西是“永恒”,是能接受时间洗礼的能力。“所谓奢侈品,不论门槛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它一定是随时间而增值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它只是一个消费品。”
奢侈品见到了一个新市场。为了满足这个市场,就需要不停地生产。这就出现了什么呢?原来一个奢侈品包是可以传代的,现在用三两年,可能就需要修了。”赵倩说,“从千禧年开始,许多品牌就已经不再按照做奢侈品的方式去做了,而是在做时尚产品。产品的本质变了。
04-22 01:42
上世纪90年代,是奢侈品工业发生巨变的时代。在这10年里,原本独守“小世界”的欧洲奢侈品牌,开始了全球化过程。一夕之间,所有的“设计师”都变成了“创意总监”——其变化的微妙在于,前者是一个技术型的名称,而后者则是工商管理的产物。这种变化基于大环境的改变。在这10年间,奢侈品行业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工业,出现了大集团——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创立于1989年,便是在此时开疆拓土、稳固帝国的。国际奢侈品大集团的出现,导致了市场品牌数量的激增,这是90年代不同于以往之处。
所有奢侈品在被投资集团收购之后,在那一刻起,就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金融产品。不论它叫什么名字,叫基金也好,叫品牌也好。它的性质和基因变了。一个新金融产品出现,就需要一个新兴市场。许多对奢侈品牌的收购,都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市场在此时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赵倩说。
04-22 01:41
理解。“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大众听。你的消费者不一定看过你看过的电影,看过你看过的书,但是他们通过时装这个载体,能够认识到这些,对于设计师而言,这就够了。”
你该怎么定义时尚呢?生活方式或服饰里的‘时尚’,只是一个能否够得着的问题。那些不在乎时尚的人,可能最为真实。比如,他们最在意的是服装是不是保暖,而这是服装最原初的功能。”在孙大为看来,时尚体系一直存在。原因很简单,时装反映的是这个社会。“如果有一天,时装消失了,服装彻底进化成纯粹功能性的物件,那时装体系才会真的完结。”
04-22 01:30
在同样的年纪里,他们宁可挣得少一些,同时也负担少一些。一项关于工作选择的调查表示,一部分“千禧一代”有回避高薪工作的倾向——因为这些工作意味着繁重不堪的劳动,无法保持工作与休闲的平衡。
04-22 01:27
千禧一代”消费者十分看重“分享价值”。因而,他们对于品牌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对于环境的影响十分在意。与此同时,大牌也与时俱进地在“数字化”上进行跟进。今年2月,香奈儿发布了全新可可小姐唇露。为了配合新品上市,他们在苹果的iMessage表情贴纸商店推出了一套“可可小姐唇露表情贴纸”,点击下载即可拥有,在微信上也可以使用。
04-22 01:26
美国社会学家凯瑟琳·莎浦缇(Kathleen Shaputis)将“千禧一代”称为“回旋镖一代”,或“彼得·潘一代”。与之前的任何一代相比,这一代人在社会意义上的“步入成人”上,普遍有延迟的倾向。他们中的许多人,很晚才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这一方面因为受教育时间长,进入社会时间相对较晚;另一方面因为高房价,年轻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独自承担。
伴素划线
01-31 05:07
开始大张旗鼓地推广其“千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