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无聊”来敲门,打开还是锁死?

作者:郑筱诗

2022-03-18·阅读时长7分钟

12112人看过
无聊,就像立在生命之旅两端的书挡。

当“无聊”来敲门,打开还是锁死?

15.5MB
00:0011:15

大家好,我是筱诗。今天这期节目,我们来说说“无聊”这件事。说到“无聊”,我们好像既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状态,但好像又不能很准确地把它描述出来。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试图能够准确地定义无聊,比如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科学家们等等。

无聊是什么?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罗素,就曾在他的《幸福之路》这本书里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 

无聊的本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令人心向往之的更惬意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赴”。……在本质上,无聊是对某种事件的固执期望,不一定非得是什么好事,但是能够让无聊的人感受到这一天与那些天的不同。……与无聊相对的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英]伯特兰·罗素/黄菡/果麦·天津人民出版社

加拿大心理学家詹姆斯·丹克特在他的新书《我们为何无聊》这本书里,第一个讨论的问题也是如何定义“无聊”。他书中总结道,存在主义哲学家们认为的无聊是因缺乏意义而引发的一种问题;而精神分析学家们则把无聊看作应对焦虑的一种解药。他还总结了人们可以根据观察自己是否拥有以下几种特征,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陷入到无聊状态?比如,当我们觉得:

·        时间变得漫长了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手上做的任何事都变得没有意义

·        没精打采和焦虑不安

如果你有以上四种特征,那么你就是陷入无聊状态。但是面对这种无聊状态,作者在书中的态度并不是消极的。他提到了一个观点是,就像疼痛的目的不是引起伤害,而是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无聊,也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向我们释放的一种信号,一种行动的召唤。

作者在书里打了个比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说:

无聊就像立在生命之旅两端的书挡,从年幼到年老,提醒着我们,我们需要更多东西。

当我们觉得无聊了,就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在浪费自己的才华,我们没有与世界连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没有满足表现和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 

动物会无聊吗?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聊是人类独有的吗?动物会感到无聊吗?

罗素在《幸福之路》很坚定地认为只有人类会觉得无聊,他说:

无聊似乎是一种人类独有的情绪。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来回踱步,哈欠连天,但我相信,自然状态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的反应的。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自己的敌人或食物(或者两者)。它们有时交配,有时设法取暖,但即使他们感觉不愉快时,我也不信它们会觉得无聊。

那么,动物究竟会不会感到无聊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

有些现代学者认为,在贫乏的环境下长大的动物,就会有类似于无聊的行为表现。比如,苏格兰农业学院的科学家,弗朗索瓦·威梅尔斯菲尔德(Françoise Wemelsfelder)他就始终认为,动物也会感到无聊。在他看来,圈养动物所处的封闭空间就是罪魁祸首,因为有限的空间使得动物可以选择的行为变得极为有限。它们只剩下一些模式化的行为可做,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们不能体现动物在野外生活时的通常所为。

[加]詹姆斯·丹克特 / 袁铭钰 / 译林出版社

但是科学家口说无凭,他们需要用实验结果来证明他们的观点。还真就有两个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是圭尔夫大学的两位科学家丽贝卡·马尔(Rebecca Meagher)和乔治娅·梅森(Georgia Mason)。《我们为何无聊》这本书里就记录了这场实验,我把这个实验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实验是将人工饲养的黑水貂分成了两组,一组饲养在条件贫乏的笼子里,另一组则饲养在条件丰富的笼子里,然后对它们进行一系列的刺激行为,分别是——厌恶刺激(比如让它们闻到捕食者的气味)、奖励刺激(移动的牙刷,相当于猫咪眼中的激光笔),以及模糊刺激(塑料瓶),同时记录下了水貂接触新刺激的时间、时长和次数,然后来观察它们的情绪反应。这里我们需要先区分一下几种相似的、微妙情绪。

1.  冷漠——表现为缺乏兴趣、漠不关心,也无意改变现状。

冷漠的动物,就是会逐渐失去对所有新刺激的兴趣。

2. 快感缺乏——指的是感受不到快乐,在人类身上,它与抑郁症有联系。

快感缺乏的动物,只会对奖励刺激失去兴趣,而它们对其他刺激会有所反应,因为这类动物无法感到快乐,所以不会主动靠近通常来说能够引起愉悦或积极反馈的物体。

3.无聊——其特征是一种想要做些什么、渴望投入些什么的强烈愿望。

无聊的动物会无差别地接触所有刺激。也就是说,如果一只生活在条件贫乏的笼子里的水貂感到无聊,那么任何新刺激都可以满足这只水貂参与世界的需要。

下面,我们就看看水貂们的反应究竟如何:

研究人员的观察结果显示,答案符合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在条件贫乏还是条件丰富的笼子里的水貂,对所有的刺激都有所反应;而且,条件贫乏的笼子里的水貂会比条件丰富的笼子里的水貂,更快地接触所有类型的刺激!这么看来,这些水貂并非抑郁或者兴趣缺失,它们极为渴望刺激,这显然是一种无聊的表现。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条件贫乏的笼子里的水貂,要比条件丰富的笼子里的水貂,吃得更多。人类也有相似的行为,有的人(比如我)就会通过吃来弥补无聊的空虚。

这个实验可以试图解释圈养动物的无聊行为,说明饲养在贫乏环境中的动物会对新的行为或刺激非常敏感。当然,现有的这些结论仅适用于圈养动物。那么,野生动物是否也会感到无聊呢?作者认为也许会,但这种无聊只会持续非常短的时间。在没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下,动物能自由决定它们的行动,而圈养动物注定只能过单调的生活,它们被囚禁着,无法体验在野外通常会进行的一切自由活动。

所以,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来说,重点都在于,我们必须拥有自主决定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到世界中,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自由选择。

圈养动物的无聊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技能和环境的不匹配,它们本可以在野外自由施展自己的生存技能,而现在却被环境所限制。作为人,我们感到无聊时,实际上同样是面临对我们的能动性的挑战;换句话说,面对无聊,我们感到的是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受到挑战或某种形式的限制。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阻止我们充分表达我们是谁或我们能做什么,无聊便产生了,动物和人类都是如此。

[美]史蒂文·M.约翰逊 / 万洁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无聊发明创造

我们下面要分享的这个话题,是一位漫画家故意利用“无聊”来调侃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这本书叫做《无聊发明合集:1000种让世界变有趣的可能》,他的作者史蒂文·M.约翰逊创作了一批搞笑的漫画最初刊登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杂志上。他创作的初衷是要讽刺在他看来在美国文化中已经失控的消费主义。他故意设计出来一大批“大家认为他们需要但实际毫无意义的产品”,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设计,他自己称之为“愚蠢却有趣”的发明。这些漫画乍一看有一点无厘头,但仔细品一品有一些作品其实还挺有讽刺意味的,一种幽默的调侃。

我们前几期分享过一本书叫《自行车设计200年》,回顾了自行车设计的历史进程,而在这本《无聊发明合集》里,作者设计了一款未来的“自行车背心”,大家可以在文稿区里看到。它穿在身上就是一件炫酷的背心,打开就是一辆自行车,你可以在单车模式和背心模式之间自由切换,随时随地可以蹬起来做一只自由的少年。

除了自行车背心,他还设计了一款“杂志架马甲”,大家也可以在文稿区里看到,就是一款可以在行走中看三联生活周刊的马甲装备,穿上它你走到哪都看我们的杂志了,永远做我们忠实的读者。如果三联真的出了这么一款马甲,你会买它吗(商业奇才)嘿嘿,欢迎你到评论区告诉我啊,那么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点击进入数字刊继续研究无聊

订阅方式

👆点我

👆订阅我

手机下方进入“我的”-“播客订阅”

👆每周一来找我

本期配乐:

Reagan James - Where Did You Go

MUJI BGM - Le Dénicheur

KPM Music - Anywhere With You

X-Ray Dog - Falling Madly For You

利纳斯的毛毯 - Don't Call It Puppy Love

制作人:寒芽   栏目主播:筱诗   音频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3.20  

文章作者

郑筱诗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3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周书讯

一本好书和它引领的智识生活

979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