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全天候秒回消息,如何影响智商?

作者:郑筱诗

2022-04-10·阅读时长6分钟

13877人看过
如何像个小机灵鬼一样机智工作?

全天候秒回消息,如何影响智商?

11.5MB
00:0008:23

大家好,我是筱诗,这期节目我们聊聊上班的话题,分享最近读书学到的如何聪明工作的小妙招儿。

都是前额皮质惹的祸

大家一定都希望自己成为“多任务处理器”,在每个项目之间自如切换,游刃有余。不过,节目的开始,我必须浇一盆冷水。我们高效工作的前提是接受自己的大脑没有那么高能,甚至还有很多局限性。对自己大脑局限性的接受,同时也是接受你的同事们、上级的、下属的局限性,我们都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在一起合作,去实现一个无限接近完美的目标。

说到大脑的局限性,要先说到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块叫做“前额皮质”的区域(也称前额叶皮质),我们之前在第30期节目(点击收听《记忆,居然会搬家?》)里讲过,它位于眼球正上方的大脑区域,与理性、逻辑思维和决策相关联;还讲到了充足的睡眠对前额皮质的影响。 

我们千万别小看这块小小的区域,没了前额皮质,我们就无法设定目标、无法控制冲动、无法解决问题、无法进行创作性思考。它是我们与世界进行有意识互动的生物基础,是大脑的思考核心。听起来,前额皮质好像很强大,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下面我就看看前额皮质到底有哪些局限性。

[美]戴维•罗克(David Rock) / 马梦捷 

 图灵|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作者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耗费数年时间写作了这本工作脑科学著作,其中的方法经过了知名企业的多次验证,切实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为了便于理解,作者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埃米莉和保罗在工作中遭遇的困境,并结合脑科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拆解,随后给出了改进方法,同时以“重演”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故事主角在应用脑科学知识之后的工作改善。

前额皮质的第一个局限性是消耗能量(葡萄糖、氧气等代谢燃料)的速度非常快。

“我们用于决策和控制冲动等活动的能量是有限的。当这些能量用完时,我们就没有能量用于下一个活动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罗伊·鲍迈斯特博士(Dr.Roy Baumeister)

这也就解释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在疲惫或饥饿时会很容易分心;或者熬夜到凌晨大脑就转不动了。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的大脑的问题。你以最佳状态进行思考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得该改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很多时候不是“再努把力”就可以了。

多任务处理修炼手册

很多人会觉得,优先级排序无非就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重要程度,安排一天从早到晚的工作,把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排在每天的最开始;要么就是每次只要来了新任务,就马上放下旧的,处理新的。《效率脑科学》这本书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要把那些最耗能、最费脑子的事情,放在你状态最好的时间段。

比如,你每天是午休之后才能进入最佳状态,那你就不需要把最耗能的工作排在上午;或者你是每天大清早状态最好,你却用这个时间回复前一天邮件,那显然不划算的,这个时间可以去做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创意性的、需要重大决策的事情。每个人的高能时段是不一样的,先找准自己每天哪个时间段是状态最好,是开展高效工作的第一步。

以后我们不妨也试一试按照工作对大脑耗能的程度,将工作分成不同的用脑类型,再结合自己在每个时间段的大脑状态,再来进行工作排序。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头脑最清醒时,做那些最耗能的事。 

永远在线并不高效

前额皮质的第二个局限性,就是大脑能够容纳和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内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

伦敦大学开展过一项研究发现,不断被邮件或短信干扰,会降低智力表现。通过实验,被测试者们的智力表现,平均降低了10个百分点,其中女性降低了5个百分点,男性降低了15个百分点。这种智力下降,和一夜未眠的后果类似,就像我们如果通宵不睡,第二天整个人是傻掉的。长期保持在线消息往来,跟通宵不睡对大脑的损伤效果是一样的。

因此,“永远在线”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这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在线’的时代创造了一种虚假却持续的危机感。”——微软前副总裁琳达·斯通

“永远在线”似乎是个很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毕竟如果邮件和信息多到在办公室处理不完,那就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处理好了。但全天候待命的方式更容易耗能,不仅会对思维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增加你收到的邮件和信息总数——因为人们注意到你的回复速度很快,于是就会发更多的消息给你(你说你亏不亏)。

因此,“永远在线”,秒回消息,只会在表面上和在短期内会让你看起来好像很高效,越多并不总是意味着越好。大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会显著降低智商。

聪明离线才是有效在线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一书里,也提到了当今一系列的通信技术,使得与他人在几乎任何时候取得联系,都成为可能。这种互相连接的状态,导致电子工作和远程办公迅猛增长,让员工不必拘泥于办公场所,实现一种灵活的工作安排。

[美] 罗纳德·B.阿德勒 / 蒋媛 / 九州出版社

本书分为“商务与沟通的基本原理”“个人技能”“团队工作”“高效演讲”四个部分。“商务与沟通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工作中沟通模型的原理以及产生效果的机制;“个人技能”聚焦于训练个人在工作中的底层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常见的沟通困局;“团队工作”侧重于同事关系中良性沟通的方式;“高效演讲”则详尽介绍了演讲的类型以及如何针对性地设计演讲大纲,并通过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提升演讲效果。

伴随着这些益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你的上司、同事和客户能够随时联系你时,也就意味着你将过度分心以至于无法处理部分必要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就凸显了“离线的优点”。

如何使用你的手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显示,即使你的手机已经关机了,只要它仍跟你共处一室,它就可以影响你的思维能力,甚至降低你的智商。要想逃脱手机对你的影响,你得静音或关机,并放到另一个房间里去。

如果你是打工人,那么你可以给自己设置离线时间,注意这个对策不是用来逃避工作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更多的工作,你还可以给自己设置集中回复消息的时段,比如放在不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你也需要注意,最好不要要求你的同事、下属随时在线秒回消息,而且要知道那些秒回你消息的下属可能并不是工作最高效的。

总结一下,当我们面对一大波工作,待办事项占满了大脑空间的每一条平行跑道,让你应接不暇。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平行跑道上的工作,通过排列优先级、抑制干扰源等办法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让它们排好队列,井然有序地处理。高效工作也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休息。

点击收听

更多职场故事,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刊《如何找到理想职场》

你有哪些工作中高效工作小妙招儿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本期依然有赠书等大家,快去留言吧。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助力你往机智的职场生活更进一步,加油吧少年,我是陪你读书的筱诗,我们下期再见。

点击回顾《记忆,居然会搬家?》

订阅方式

👆点我

👆订阅我

手机下方进入“我的”-“播客订阅”

👆每周一来找我

制作人:寒芽   栏目主播:筱诗   音频剪辑:译丹 

发布时间:2022.4.10  开奖时间:2022.4.18

最新好书周一见!还有一波土壕散金式的免费赠书投放到评论区,有任何感想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中奖用户将会在留言下方收到我们的官方开奖信息,请及时查看,快去参与留言吧,我们下周再见~

⚠️受疫情管控,部分出版社库房被封禁,暂时无法寄书,请您耐心等待,我们会第一时间寄出。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郑筱诗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3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周书讯

一本好书和它引领的智识生活

979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