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弹弓少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32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4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刘俏到 图◎谢驭飞

江南古镇的小摊上见到弹弓一把,开价5元。这是年幼时的重要玩具,至今尚能回想起弹弓打鸟的往事,还有兄长们拥有一副铁架好弹弓的洋洋得意。只是,那样的往事和那样的玩具,现在已经难有觅处了吧?毕竟与现时儿童界流行的各式枪械模型相比,弹弓这种冷兵器实在太过原生态。

想当年,弹弓也风光过呢。《世说新语》说“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潘岳即潘安,史上知名帅哥。一表人才配上一把好弹弓出去打个鸟,原来这是足令异性着迷的样子。那样子或如李白所写吧,“青云年少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这位曾经仗剑出游的浪漫主义者,对弹弓果然有着更深的体验。

不过古代弹弓与现时相比,估计多有不同。我们“70后”玩过的弹弓是在树杈上缠皮筋,最高级的也不过是加了铁丝缠把伪装成铁架的模样。但元人赵雍的《挟弹游骑图》里,弹弓的形制却接近于行军打仗所用的弓,竟与手臂等长。看来,这就是平民版与豪华尊贵版的差距。想想也有道理,若非为了拉开档次,明代宫中何须专设为皇帝提供弹弓和泥丸的弹子房?难怪汉代《焦氏易林》说:“公子王孙,把弹摄丸。”还有唐人苏涣对京城纨绔子弟玩弹弓也深有印象:“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应当说明,此处“金丸”并非夸张。《西京杂记》说汉武帝跟前的红人韩嫣喜欢弹弓,“常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余”,结果京城人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子:谁穷就跟着韩大爷去弹鸟,指不定就捡砣金弹子回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功夫,在何处

功夫想象与现实遭遇

9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