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为什么你总是感觉疲惫?

作者:李南希

2022-08-01·阅读时长6分钟

7692人看过
【听外刊】上班的时候很疲惫,一下班就非常精神?特别有同理心,但一听到一看到别人的烦心事也感觉很累?明明睡了一觉,身上还是很困很乏?

为什么你总是感觉疲惫?

7.81MB
00:0008:31

【解读】李南希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疲惫。疲惫分为很多种,大家有没有上班的时候很疲惫,一下班就非常精神?有没有特别有同理心,但一听到一看到别人的烦心事也感觉很累?有没有明明睡了一觉,身上还是很困很乏?世界不会因为我们倍感疲惫而停止转动,我们仍然要按时按点去上班、挣钱、见亲朋好友、照顾家人。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疲惫从何而来,尽快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职业倦怠。目前职业倦怠不属于病,也没有相应的临床术语,但是非常普遍。美国《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11月刊说,美有一半的医生都存在职业倦怠,金融行业有85%人也有同感。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可能会引发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睡眠障碍、抑郁和焦虑。

职业倦怠是什么感觉呢?心理学家认为有三个主要的感觉组成,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啊。第一个就是疲惫,一说起工作,就感觉特别累,工作效率也不高,无法集中注意力或看到大局,只要想到自己要去公司了,就会变得很难熬。这可能与公司996、狼性文化有关,或者工作量巨大,又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很累。第二个,对工作很冷漠,不会对任务、项目、同事、客户和其他合作者投入任何感情,不会认为自己作为某项工作的一环需要负责任,不影响其他同事的进度,出现了一种超然、消极、冷酷无情的状态。这可能与工作超负荷有关,也可能工作中需要处理高度冲突、不公平的事情比较多。第三种是无力感,人们会觉得自己的技能下降了,担心自己无法在关键时刻成功完成某些任务。这三种感觉是相伴相随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所需的资源,比如充足的时间、信息量、自主权、人脉等等,就会感觉自己的效率很低,然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质量,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受重视等等,这时候倦怠的感觉一下子就起来了。

如果您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看看做点什么来消除职业倦怠的感觉。重中之重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吃有营养的食物、定期锻炼身体,做一些能够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事情,比如冥想、写日记、在大自然中遛弯,总之就是补充身体和精神的能量。然后给自己一周时间来评估一下你到底是如何利用时间的。每过一段时间就记录一下你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以及你收获的价值。这将帮助我们找到机会,限制自己接触那些不必要的任务、人和各种情况,专注于投资能给自己能量的事物上。

上面这些即使我们做到了,也不能完全解决倦怠的根源。因为我们还是得去上班,仍然要面临同样的工作量,一些不能避免的冲突等。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和工作风格,尽量把消耗自己精神的任务交给别人,腾出有意义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自己认为重要的工作。当然还需要注意那些仍然会引发不健康压力的活动和关系,重新让同事、客户、家庭成员知道你愿意承担什么、承担多少工作量,以及你自己希望的基本的交往规则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让身边的人知道。

除了在工作上改进,应对倦怠的最佳解药是尽量认识更多有能力的人,让他们对待生活的活力和方法影响你。

《哈佛商业评论》这篇文章还认为你可以找同样感觉倦怠的人聊一聊,联合起来支持彼此,大家如果觉得可行可以试试,但是这一点我个人不是很认同,一群都很倦怠的人一起聊,最后很容易变成一场吐槽大会,吐槽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有这个时间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去和有趣的人玩一会儿。(https://hbr.org/2016/11/beating-burnout


大家肯定听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科学家会告诉你,感同身受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英国《发现》2020年7月15日刊认为,总是关心他人会让我们感觉疲惫。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心理学名词——同情疲劳。1907年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表示,治疗师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参与治疗,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1992年,“同情疲劳”这个词首次出现,用来描述一些急诊科护士经历过太多感同身受的同情后产生的痛苦,他们变得焦虑、麻木、疲惫,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之后变得冷漠。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不少心理学家又开始研究“同情疲劳”,这个概念现在变成了我们在目睹他人的压力和痛苦之后,把不好的情绪叠加在自己身上,间接地经历别人的创伤和压力,然后感觉很疲惫

大家可能经常听说,我们要有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有些人的确需要培养同理心,但有些人的同理心让他们特别能感受别人的感受,就会非常痛苦。2017年的一项研究观察了同理心是如何影响人们在帮助他人时的生理压力的,参与者观看了一段女性陷入困境的视频,其中一组被要求简单地思考这位女性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另一组被要求想象如果他们自己遭遇相同的情况会有什么感受。研究人员发现,后一组人普遍出现了血压飙升;前一组人没有太大反应。科学家表示,看到别人的痛苦,我们可以想的是对此做些什么来帮助别人改善,而不一定非要感同身受来承担这种负担。(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health/feeling-exhausted-maybe-its-empathy


如果你不是上面说的这些疲倦,就是睡不好,第二天很困很乏,一直寄希望于我只要好好睡一觉就OK了,但从未实现,那朋友你可能就是美国《福布斯》2021年2月24日刊说的,不懂得如何休息的那一类人,那我们来看一看有什么办法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先来说睡觉,睡觉的环境很重要,明亮的灯光、电脑屏幕、背景噪音和各种各样的噪音都会影响我们的感官,晚上及时关掉电子设备可以非常快速地帮助大家营造睡眠环境。我的同桌筱诗在一周书讯里专门给大家安利过两期科学睡眠的书籍,《早起鸟和夜猫子的battle》和《记忆,居然会搬家?》,中读还邀请过北大医学专家来讲解失眠疗愈小课《好好睡觉》,大家可以点击文稿中的链接来收听。

除了睡觉,可以做一些瑜伽、拉伸和按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灵活性。身体疲倦的人还容易烦躁和健忘,难以集中精力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精神休息,大家可以试试每工作两小时就休息一会儿,晚上在床边放一个小本本,随时把自己奇奇怪怪的思绪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一个脑力工作者,随时需要输出灵感和创新,而现在感觉脑力枯竭,就可以经常到户外去,拥抱大自然,或者在工作空间里放置一些你喜欢的艺术作品和照片。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真正休息的关键是确定你一天中在哪里消耗的能量最多。一旦我们发现了能量消耗的地方,就可以快速发现问题。此外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允许自己休息,设定界限,寻求没有内疚、羞耻感或恐惧的安全空间。(https://www.forbes.com/sites/amyblaschka/2021/02/24/this-is-why-youre-so-exhausted-heres-how-to-fix-it/?sh=98788f2a04d4)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我们需要精力来做更多的事情,但为了得到它,我们需要做更少的事情,尽量简化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有限的能量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不要因为不值得的人和事,去消耗自己了。行吧,我是爱读外刊的南希,拜拜了您嘞。

| 听外刊 |

听外刊栏目除了每周为您介绍7-10本全球最新、最权威刊物的封面故事,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商业、流行趋势等,让您轻松快速掌握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您能想到的世界级好杂志,我们这里都有!每周一,听外刊与您不见不散!

(点击上图收听往期栏目)

制作人:李南希

音频编辑:张译丹

审校:天健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日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南希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when they go low,wo go high.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365天听外刊

听最有趣的外刊知识

6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