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筱诗
2022-09-04·阅读时长6分钟
人生没有“忘情水”,但是真的有“安慰剂”,大家好,我是筱诗,今天我们聊聊“疼痛”的故事。
通常我们可能认为,疼痛是我们受到伤害是身体发出的哀嚎,是身体出现问题时才会产生的症状。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入围作者、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蒙蒂·莱曼博士提出了颠覆性观点:疼痛不是疾病的探测器,而是身体的保卫者!他用《疼痛的真相》用这一整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了解疼痛。我们今天分享的几本书,都是跟“疼痛”有关的,什么是疼痛,我们对疼痛的理解有哪些误区。
我们不可能全,选取其中一个小的很有意思的话题跟大家分享,就是“安慰剂效应”。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没有明显的对身体干预的情况下,病人通过精神力量使自身痊愈的现象。安慰剂本质上是某种看着能治愈疾病的药物或医疗手段,实际上却无任何效果的东西,例如伪装成药片的糖丸、伪装成点滴的生理盐水和保罗没插上电的治疗仪。而安慰剂效应,就是我们的大脑针对“身体已经接受了治疗”这一情境生成的反应。
长期以来,安慰剂效应都是迷雾重重。大脑中处理情绪的部分(边缘系统)与负责躯体感觉的部分(躯体感觉皮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数现代研究证据都表明,安慰剂能改变我们的大脑,并借此改变受大脑控制的症状与疾病。
一些研究发现,人们积极的心理预期与大脑疼痛敏感区域的活动减少有关,包括丘脑、岛叶和前扣带回皮质。安慰剂效应也可以通过增强前额皮质的活动来发挥作用,而前额皮质是负责认知和判断的脑区。针对脑部扫描开展的研究表明,人们积极的心理预期会触发大脑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内啡肽)的释放,从而减弱从躯体传到大脑的疼痛信号。除了通过内啡肽发挥作用,安慰剂效应还可能通过人体合成的大麻样物质内源性大麻素来发挥作用。如果病人期望药物能够改善他的健康状况,其健康状况有可能真的得到改善。因为病人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状态,例如一种放松的乐观状态,能够对身体产生有利的影响。这种效应通常能够通过生理上的改变真实地或潜在地反映出来。过去几十年进行的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表明,安慰剂效应触及了疼痛体验的核心,并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类治疗疼痛的方法。
200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托尔·瓦格及其团队发现安慰剂治疗能增加阿片类物质在脑内痛感区域的释放。也就是说,仅仅是期望疼痛能得到缓解,相信自己的痛感会降低,就足以让我们的大脑打开它的药柜,释放出大剂量的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本质上是不会令人上瘾的吗啡。大脑的其他物质也会受到安慰剂效应的影响,自然止痛药的分泌就是一种,如人体自动分泌的可以缓解疼痛的大麻提取物——大麻素。当预料到疼痛来临时,安慰剂也能促进大脑奖赏回路中的重要构造伏隔核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动力和愉悦感密不可分的物质。奖赏回路越被激活,止痛的预期越强,安慰剂效应就会越明显。遭到疼痛刺激的人服用安慰剂时,本应输送至脑部的危险信号会被大脑的下行抑制通路抑制。这种自动产生的止痛物质和让酣战中受伤的士兵痛觉减轻的止痛物质是一样的。也有证据显示,安慰剂效应在脊髓层面就能阻止危险信号的移动,所以它永远到达不了大脑。
这些研究的非凡意义在于,它们展现了安慰剂并不是通过欺骗防备心较低的患者们,让他们想象好转而生效,而是真正在大脑中释放出强大的止痛物质,和药物治疗产生作用的路径是一样的。
注意,我们不能搞错这里的因果关系。帮助我们的不是安慰剂——某种无效物质,而是我们自身的大脑。是我们对治疗的信任让大脑愿意开放它的药柜,所以在安慰剂效应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预期。
《勾勒姆医生:如何理解医学》安慰剂效应明确地揭示了现代医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但是它也提出了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如果安慰剂真能起作用,为什么不系统地对其加以利用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问一个病人:“你喜欢真正的治疗还是安慰剂治疗?”病人当然会说:“我要真正的治疗。”因为,一旦你告诉病人它是一种安慰剂,那就相当于病人知道不进行任何治疗,那么它就不会产生安慰剂所应达到的效果了。如果你能使一个病人相信不给予治疗本身就是一种治疗,那么病人并不是没有接受任何治疗,而是相当于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事实上,只要医生不把真实情况告知病人,医生可能—也的确能够—做到善意地瞒着病人而对其进行安慰剂治疗。当没有科学的方法可以缓解病情时,一个希望给予病人帮助的好医生应该对病人隐瞒实情,并给病人提供安慰剂疗法。但是这种安慰剂疗法只能对那些无法真正知情且自主选择的病人起作用,医生不能问病人:“你想接受这种安慰剂疗法吗?”医生不得不瞒着病人,这种欺骗称不上是给予病人一种真正的选择。为大众的集体健康负责的任何机构同样如此。虽然安慰剂疗法是现有医学治疗方法中的一个有用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你无法要求人们赞成“在医学治疗中应用更多的安慰剂”。因为这实在是很难办到。
任何有幸能为疼痛症患者提供护理的人,都必须努力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并停止使用会传递不必要的焦虑的言辞,加强正面联想,创造一个切合实际却富有正能量的诊断环境。医生和护士等医护人员提供的这种积极的心理预期,也成为疼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疼痛危机》一书中说,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慢性疼痛中,饱受疼痛困扰。疼痛虽不致命,却会引起焦虑、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等问题,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在本书中,哈佛医学院医学讲师朱迪·福尔曼(Judy Foreman)对慢性疼痛这一隐秘而又重要的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介绍:它是什么?它对谁影响最大?目前有哪些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应对慢性疼痛的?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书旨在唤起人们对慢性疼痛这一影响全球所有人的健康问题的关注,对深受慢性疼痛影响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易于阅读、快速获取所需指导的必读科普书。
“勾勒姆医生”并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作者的一个隐喻。“勾勒姆”是一个神话形象,是犹太神话中由黏土、水及符咒构成的人形傀儡,有一个特征是——既不了解自己有多么强大,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笨拙和无知。作者将医学比喻成勾勒姆,认为医学同样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造物。哈里·柯林斯(HarryCollins,1943—),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特雷弗·平奇(TrevorPinch,1952—2021),英国社会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科学与技术研究系前主任。二人合著“勾勒姆系列”一种有三部:《勾勒姆:关于科学你应该知道的》《脱离控制的勾勒姆:关于技术你应该知道的》《勾勒姆医生:如何理解医学》。
这两本书的风格不太一样,一个是特别直球,短小精悍,用最精炼的语言讲明白一件事;一个是探讨了医学上的几个值得探讨难题,探讨医学的不确定性。每个话题都像破案一样精彩,关于医学的思想实验,推荐大家可以挑战一下,可以各取所需哈。
既然我们的大脑这么厉害,我们就应该将它利用起来,方式之一就是为吃药这一行为添上更多意义。你可以设计一些吃止痛药时的小仪式,最简单的就是每天按时吃药,并在脑海中描绘和想象出药物生效的景象。密歇根大学人类学荣誉教授兼安慰剂效应专家丹·摩尔曼甚至会和自己的药说说话:“嗨,老兄,我知道你会干得很好!”从锻炼、社交到冥想,日常中的健康小仪式也能增强安慰剂的正面效应。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当我知道科学上真的存在“安慰剂效应”,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你的身体会听见你的大脑、你的内心传递的声音,这足以让人感到安慰。本期书单从根源改变我们对疼痛的认知,还“疼痛”一个真相,以科学视角介绍疼痛机制,让我们不再那么畏惧疼痛,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自身健康问题,更加从容地生活。
👆点我
👆订阅我
手机下方进入“我的”-“播客订阅”
👆每周一来找我
制作人/主播:筱诗 音频制作: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9月4日 开奖时间:2022.9.12
【赠书大放送】赠书参与方式:在本期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会在一周后评论区开奖,评论收到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请及时查看,过期不候,奖品将于两周内寄出。受疫情管控,部分出版社库房被封禁,暂时无法寄书,请中奖者耐心等待,我们会第一时间寄出。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0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