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南希
2022-09-12·阅读时长6分钟
【解读】李南希
最近我读了一些外刊故事,把比较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大家将听到,为什么说土壤本身是有生命的?为什么身体上的疼痛在晚上感觉更强烈?英女王去世后会发生什么?为什么科技不能解决性别问题?
美国《国家地理》2022年8月11日刊说,泥土之下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但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这些生物知之甚少。一克森林土壤中含有10亿个细菌,100万个真菌,数十万原生动物和近1000只蛔虫。在更广阔的土壤中,丝状真菌网把树根连接成菌根网络,树木通过菌根网络交换水、食物和信息。以前人们不太重视土壤,觉得土地里只有黑压压的一片,而如今科学家反复强调,土壤是一个由栖息地和生物组成的动态网络——一个由无数物种的丝线编织而成的巨大的、不断变化的网络。换句话说,土壤本身是有生命的。
而数十亿年前,地球还没有土壤,只有一层岩石外壳。随着微生物、真菌、地衣和植物的繁衍,岩石被侵蚀、被分解、被溶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富含碳的分子,再通过根部将这些化合物的一部分注入到泥土中,滋养了微生物和真菌。作为交换,微生物和真菌帮助植物的根部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将化学上不稳定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分子。当植物的某些部分枯萎凋零时,蠕虫、节肢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就会将其分解,把营养物质带回土壤。与此同时,小动物比如蚯蚓、甲壳虫在泥土中的爬行、滑行和挖洞,将不同的土层混合在一起,影响成分就会均匀地分布在各处,并保持土壤通气。这些小动物还会消化大量的泥土,然后分泌出黏糊糊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成分,土壤中的营养再被无数动植物吸收。有一个纪录片叫《泥土的科学》,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来看一看,我最近是在bilibili上看到的,看完之后大家会发现,我们从小被教育土太脏了,要远离泥土,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土壤中的世界有多么的丰富多彩。
为什么身体上的疼痛在晚上感觉更强烈?
美国《连线》2022年9月7日刊说,全世界无数的医生和病人很早就注意到,许多类型的疼痛在夜间更加强烈。法国里昂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痛感在凌晨3点左右最强烈,下午3点左右最轻,我们对疼痛的感知和体内的昼夜节律有关。为何痛感和昼夜节律有关,科学家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身体里几乎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时钟,它们倾听来自大脑的信号。牛津大学的神经学家认为,我们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可能是由感知疼痛的细胞的节奏决定的。当科学家使用一种删除小鼠神经细胞中的分子时钟的技术时,这些啮齿动物的疼痛水平在一整天内保持稳定,没有再出现峰值。
在未来,根据身体内部的生物钟来治疗疼痛,可能比根据墙上挂的时钟来治疗更有效。但是大家要注意,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每一种疼痛都会在晚上最强烈。有些患有偏头痛和关节炎等炎症性疼痛的人早上会感觉更疼,所以可能这种疼痛的变化取决于涉及的组织或身体系统的类型。
科学家的观点是,每当疼痛袭来时,昼夜节律系统的作用意味着上升的必然会下降。痛感可能几个小时就能缓解,而不需要吃过多的药物。我的同桌筱诗在一周书讯《人生没有“忘情水”,但有“安慰剂”》中,也讲到过有关疼痛的真相,我们对疼痛的理解有哪些误区等等,欢迎大家在文稿中点击链接免费收听。(https://www.wired.com/story/why-pain-feels-worse-at-night/)
英女王去世后会发生什么?
《国家地理》2022年9月10日刊说,女王的去世不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告别潮,而且自1952年2月女王父亲乔治六世去世以来,英国从未出现过各种盛大、隆重和公开的哀悼仪式。
对于英国皇室来说,女王去世后的24小时之内,登基委员会在官方公告中确认了继承人的名字,因此女王的儿子查尔斯成为国王查理三世。而之前叫查理的国王的名声都一般:查理一世是一个独裁者,煽动内战,最终被处死;查理二世是一个浪荡公子哥。而相对地,女王在1953年登基时,被人问及为何叫伊丽莎白二世时,她说,这是我自己的名字,不然还能叫什么?根据英国皇室的习俗,国王的妻子卡米拉将成为“王后”,被赋予与丈夫同等的头衔。然而,卡米拉在2005年嫁给查尔斯时表示,她不会使用“王后”这一头衔,而使用“殿下王妃”的头衔,这是为了尊重查尔斯的第一任妻子戴安娜。在2022年2月,女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她真诚地希望卡米拉在时机成熟时获得“王后”头衔,以表彰她对王室的忠诚。
对于英国媒体来说,如何回应女王的去世很关键,如果回应得不够得体,就会遭到民众的反感,因此,英国媒体其实从女王80多岁时就开始精心策划了。所以大家才会看到诸如《每日镜报》《每日电讯报》《卫报》头版上最能代表女王的图片和简短有力的话语,《每日镜报》最凶狠,只有“thank you”两个词,足以令无数英国人泪目。(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article/what-happens-now-that-queen-elizabeth-ii-has-passed)下一期听外刊,我会为大家解读王冠的秘密,也会提到女王的王冠,大家感兴趣可以来听,之前听外刊做过《女王的秘密| 女王为何中意彩虹装?》,大家可以点击文稿中的链接免费收听。
最后,我们聊一聊为什么科技不能解决性别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8月刊说,2022年,五大科技公司的总市值接近8万亿美元,尽管这个行业拥有巨额财富,企业也反复宣称要维护女性权利,但科技界仍是一个由白人男性主导的世界。在大公司中,女性在技术岗位上的比例比过去要高,但仍然低于总体的25%。女性的就业比例仍然很低,员工流失比例居高不下,尤其是有色人种女性。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该行业的大多数女性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更加悲观,近60%的人因为生活和工作不能平衡而打算换工作,超过20%的人考虑彻底离开科技行业。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认为,科技行业中存在的性别问题主要原因是钱。科技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个人财富,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向了男性。科技公司高管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了。目前只有两名女性出现在“科技界最富有20人”的名单上:一名是科技界亿万富翁的遗孀,另一名是科技界亿万富翁的前妻。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通过风险投资得来的,而风险投资一直是、而且仍然是科技生态系统中最不多样化的领域。负责投资决策的人中,有78%白人和亚裔男性管理着风险投资总额的93%,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的普通合伙人或基金经理中没有女性。那谁会变得更富有,不就显而易见了。也意味着科技公司着手解决的问题类型、开发的产品以及服务的市场,是以男性思维为主要导向。(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08/11/1056917/tech-fix-gender-problem/)
最后,打一个和外刊有关的广告,《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第一期正在招募中,这一次我们请到了三联资深主笔贝小戎老师,还有四位嘉宾,有两位老师是高校的英语教授,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真正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子,还有一个嘉宾是博览群书的乔纳森老师,他是南周的编辑,会七国语言,也是一位大牛;还有一位老师先居英国,曾经做同声传译工作,讲如何读外刊那真的是小菜一碟。我呢,就实在不能和上面说的五位大牛相比了,只能在练营在最后作为一颗小彩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制作听外刊的趣事和心得。大家如果感兴趣,欢迎点击下方海报,了解一下。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when they go low,wo go high.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