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筱诗
2022-12-11·阅读时长5分钟
色彩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灵魂的力量。——抽象画的领袖人物、抽象主义的奠基人康定斯基。
大家好,我是筱诗,这期节目我想跟大家聊聊色彩的故事,我们先从绿色聊起。
对于画家来说,任何风景画家都无法离开绿色,而且,在西方艺术中,如何描绘多彩的衣物,包括鲜艳的深绿色的衣物,一直是很重要的环节。根据记载,19世纪以前,画家都没有能稳定呈现浓绿色的颜料可以使用。在画家的调色板上,绿色是天然的蓝色和黄色混合而成的合成色。这些天然染料对光线非常敏感,在阳光照射下很容易褪色。绿色在以前一直被认为是转瞬即逝的颜色。
比如在意大利早期蛋彩画中,特别是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时候,一种暗沉的橄榄绿大地色(土绿色)被广泛地用作人类皮肤的底色。但是,这种绿色常常会透过上层颜色表现出来,这种颜色的穿透力,甚至常常比画家预期中的还要严重,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杜乔的三联画《圣母、圣子、圣多米尼克和圣奥瑞》中圣母的脸。
我们再看下一幅画。当时常用的另一种绿色矿物质颜料——铜绿颜料是用孔雀石制成的,但这种颜料最大的缺点是色泽不够浓烈、稳定性较差,当它与油脂类媒介剂混合形成半透明的深绿色釉彩时,对光照尤其敏感。正是因为其光照不稳定性,所以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许多意大利风景画的背景中出现了部分暗沉的橙色,甚至棕色。有时,这种颜色的褪变也会影响画面中人物衣物的色彩。但是如果使用得当,铜绿颜料也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大家再看这幅扬·凡·艾克的油画《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中,新娘的长裙就是用铜绿绘就的。虽然好几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却依然能够欣赏新娘身上鲜亮的绿色长裙。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19世纪的画家们已经有很多稳定且色泽度高的新式绿色人工合成颜料可以使用,但其中也存在着隐患。
我们如今谈论起绿色,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健康、自然、无公害等等象征。绿色可以联想到繁茂的花园,让人感到安宁、平静。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历史上绿色曾与毒性相关联。19世纪,人们发现两种人造绿中含有毒性,比如瑞典科学家卡尔·威廉·舍勒于1775 年偶然间发明的后来风靡欧洲的“舍勒绿”中含有亚砷酸铜,当时很多人家里的墙纸上用的就是这种舍勒绿,亚砷酸铜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吸入影响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另一种绿色荧光玻璃当中含有发射性物质铀。因此在当时裁缝们的口中,绿色是他们最讨厌的颜色。
画中的绿色即为舍勒绿
关于绿色的故事告诉我们,色彩从来不只是作为装饰存在,它深刻地参与人类的历史文化。对同一事物的认知,随着了解的加深有时发生改变,甚至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对颜色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我们会很快地忘记、更新、重置。这提醒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需要不断地去加深和更新。
下面分享几本跟颜色有关的好书: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9册)》这套书于2009年由英国国家美术馆编辑出版,选择了包括“画框、静物、风景、面孔、技巧、构图、修复、赝品、色彩”这9个了解西方经典绘画不可或缺的角度,以“大家小书”式的写作方式,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带我们了解西方绘画,读来不会有什么压力。
《色彩的故事》以12种经典色系为线索提供了很多的设计案例,让读者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和不同历史阶段的设计师及制造商们的色彩选择。我们可以自由、随意地以任何顺序、从任何一个颜色开始阅读,随你喜欢选择某一章节开始你的阅读,然后看看它会带你去哪里,去探知哪些色彩深处的奥秘。本书中的色彩案例均选自著名的英国V&A博物馆——在英国,它是规模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第二大国立博物馆,被誉为全球时尚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
在哥伦比亚的密林深处,离木佐镇不远的几个矿区里深藏的深绿色宝石,至今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祖母绿。《天堂的颜色》作者克里斯·莱恩(杜兰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殖民历史教授)认为,祖母绿实际上不过是几千磅虽然漂亮却没有用处的石头,它们碰巧在大约1550-1750年的伊斯兰世界找到了一些特殊的意义。在伊斯兰传统中,绿色是天堂的颜色,这也是《天堂的颜色》这个书名的由来。
先知的后人可以穿绿色长袍、戴绿色帽子。因此,在莫卧儿王朝、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祖母绿因其神圣的色彩而在宝石中占首要地位。许多祖母绿被缀在头巾上做装饰品,或刻上《古兰经》经文,或缝到授职仪式穿的长袍上。也有一些祖母绿被镶嵌到皇家短剑的剑柄和箭袋上,还有一些则镶上黄金或与珍珠串在一起,作为还愿的供品送到麦加或麦地那。 本书聚焦从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哥伦比亚祖母绿的开采、交易与消费。这样一种天堂的颜色,这样一种奢侈品是如何走出南美,在航海与火药的时代环绕半个地球来到亚洲——谁开采它们,谁买卖它们——是本书的主题。
【一个小彩蛋,绿色的好朋友们】美国著名散文家、评论家、诗人玛吉·尼尔森,融合了学术、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风格,写就的一部带有哲思性的散文作品《蓝》,由240段关于蓝色的随笔组成。玛吉·尼尔森通过诗一样的语言,以及对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的旁征博引,对蓝色这一颜色进行了思考。
《白》的体裁也不太好界定,既像诗又像散文,是韩国作家、布克文学奖得主韩江书写的有关白色事物的记忆。这两本书读来的感觉有点像,围绕着一个色彩出发,展开联想、思考和隐喻。都是在机场候机的时候读,一会就看完了,让这样的文字这陪你待一会,也是蛮好的。等过一段时间下雪的时候看《白》可能更有氛围感吧~
我和南希一起主持的「编辑效应」也上新啦,这一期我们聊了聊自然博物的话题,大家点击下图收听哇~
「编辑效应」上新啦!点击收听!
👆点我
👆订阅我
手机下方进入“我的”-“播客订阅”
👆每周一来找我
制作人/主播:筱诗 音频制作:译丹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6日 开奖时间:2022.12.24
【赠书大放送】赠书参与方式:在本期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会在一周后评论区开奖,评论收到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请及时查看,过期不候,奖品将于两周内寄出。受疫情管控,部分出版社库房被封禁,暂时无法寄书,请中奖者耐心等待,我们会第一时间寄出。
本期配乐:
RADWIMPS - 陽菜と、走る帆高
Foxtail-Grass Studio - 桜色コントレイル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3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