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7-06-09·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11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按照资本讲故事的逻辑,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赛道”:对标千亿人民币级别的咖啡市场,茶饮料的发展空间很大,并且行业里没有出现像星巴克一样的连锁巨头。可实际运转起来,却要解决两个问题:茶饮料的标准化和人们对“第三空间”的消费。前者是茶能连锁化和卖给年轻人的敲门砖,后者是这个“新赛道”生意的精髓。而它的兴起是所谓“消费升级”的现代生活顺其自然的生发。谁在这一轮“现代的生活方式”普及中抓住人心,谁才能在巨头道路上走得更远。谁是下一个星巴克?答案在消费者的体验里。
风,起于对标星巴克
河源是广东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低线城市”里的一员,很平凡。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郭增利主任告诉我,晚上9点半,河源市星巴克的座位都是满的,而且吧台还有30多人在排队。郭增利是中国大陆最早研究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的专家,谙熟各线城市的消费形态,即便如此,星巴克在低线城市这种受欢迎的程度还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按照河源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星巴克的单价算是贵的,但人们愿意为这种生活方式买单。”
星巴克在中国开店已经超过2000家。在它的强势带动下,中国的咖啡市场增长迅速,根据英敏特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估计到2021年市场总值将达到1045亿元人民币。咖啡市场达到千亿级别,作为跟咖啡有相同逻辑的产茶大国,资本顺其自然地想到了“中国版星巴克”的可能性,inWE茶募得了5亿元投资,喜茶获得了超过1亿元的融资,特别是喜茶在广州、上海街头购买者排起长队的新闻,让人们觉得茶的机会到来了。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2894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