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17-06-09·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85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大讼师》,167岁
4月的一个下午,我到北京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参加为蓝天野导演的新戏《大讼师》举办的发布会,地点就在他们排练厅。北京人艺的发布会一贯如此,要么在排练厅,正式一点儿,最多把场地挪到二层的咖啡厅。排练厅一切都现成儿,一长排课桌就是嘉宾席,导演、演员挨个儿就座,桌面甚至没有桌签。后面另摆三四排折叠椅给媒体就完事儿了,顶多再往排练厅深处立一块背景板,算是这厅里最铺张的事物。
90岁的蓝天野,很快就被记者围了起来。
我就在边儿上跟郭启宏聊天儿。出生于1949年的郭启宏是《大讼师》的编剧,和90岁的蓝天野差了20多岁,从年轻的时候看,肯定是两代人,从前也互不熟悉。但到了一定岁数,或许就统一划规到“离退休老干部”这个序列里。
算一算,《大讼师》这部戏光编剧和导演,加起来就有167岁。
实际上,蓝天野1987年已正式从北京人艺退休,仅从这个角度——“80后”一代出生那几年,这位艺术家就已经退休了——这才多少能体会到一点“90岁”这个数字的含义。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身边并没有过这样一位老人家,一个人的年龄是90岁或120岁,多半只是一个数字。
那年他正好60岁,所以也是直到近几年回到北京人艺,蓝天野和郭启宏俩人常在艺委会碰面,这才互相熟悉起来。
聊得多了,蓝天野发现郭启宏在历史方面很有研究。他就动了心思,跟人开口说,要不你写一个曹雪芹——这是蓝天野多年夙愿,最早还跟另一位编剧何冀平提出过。郭启宏写过不少历史题材的话剧,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李白》就是其中之一。他讲究在浩繁卷帙里寻找真相,一听“曹雪芹”这三个大字,第一反应是这得是个多大的史料查询工程?“觉得身体受不了,就没答应”。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131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