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7-06-10·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97个字,产生1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重新定义“匠人”
去过神奈川工厂的人都会讶异于这里的机械设备特别古老。“如果我们不断更换先进的设备,秋山早就倒闭了。”刻意使用古器具,秋山木工用最古老的工具来处理昂贵的材料。“我喜欢日本的木材,比较容易沟通,一棵老树会告诉我,‘我这里不舒服,你来敲一敲’。”
我一直很好奇什么人、什么做法,才能在讲求传承的日本社会里拔得头筹。秋山利辉并非世家、名师出身。无论与木材还是人在一起,秋山身上都不见傲慢,但他的微笑带着一种锋利的劲道,会随时切中话题要害。日本家具订制行业历史悠久,秋山为日本皇室、国会、国宾馆等场所制作家具,但除了神奈川紧邻工坊的展示厅,秋山家具从不会出现在市场上,连照片都不能用作对外宣传。
日本共同社曾发布了今年1月天皇家庭“歌会使”之仪的一张官方照片:东京的皇居正殿,分为松、竹、梅三间,松之间规格最高,菊花纹饰的高御座,是举行亲任式等重大典礼的地方,天花板是曲折重叠的格状彩饬,四周墙壁以紫赤色正仓院龙纹图样装饰,家具由黑檀、花榈等贵重的华丽硬木制作。仪式上,天皇与皇后坐在巨大的紫色木屏风前,身着西式礼服的皇室女性们在屏风的左侧伫立。这个正殿的视觉焦点,紫赤色的屏风,格出最正中的格局,是秋山利辉半个世纪前、26岁时所做。
“属于匠人的时代必将到来。”27岁创立秋山木工的时候他就确信这一点,但他所秉持的理念,当时却引起了舆论哗然。他和我想象中的“布道”者大不一样。几年前在“匠人”概念刚刚开始流行时,我曾看过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在一系列涉及美学、禅宗和哲学的日本文化书籍中,这本浅显、百来字的说明书文字一样的“木匠守则书”显得很另类。登上电视、出书的绝大部分能工巧匠,几乎全都是以“绝技”示人,让专业能力,自成一套技术要义。秋山却把这些看上去行为守则一样的大白话公之于众,与既定的社会成规形成了对照。
“会说‘好的,明白了,请交给我来做’的人,才是21世纪的新工匠。”而今秋山利辉成为了一直神秘、封闭的日本手艺学徒制度的代表。“你要先练习马拉松。”他没有对我开玩笑,“我们5点钟起来跑步,然后是对附近街道的彻底清扫。”为了补偿木工厂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噪音和交通不便,师徒们为相邻的街区扫地,几十年里从未间断。进入木工厂,一眼看去分不出男女,他们全都在进厂的第一个月时剃成了光头。全体学徒每天要求大声背诵“30条”:无论男女,必须身着写着“木之道”的工作服,腰杆笔直、洪亮清澈、一字不顿。前提都是“进入现场之前”,随后的要求是“必须先学会打招呼”“乐于打扫厕所”“能够拥有‘自慢’”“善于打电话”“做一个会做自我介绍的人”……30条全部背完,匀速算下来大概是11分钟。算下来,8年学徒生涯,一个人要背诵1万多遍。
这样斯巴达式的修行,在日本社会从普遍被质疑,到逐渐被接受。他建立起一套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体系,吸引了经营管理者的注意,成为日本式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然后在广义的文化范畴里,刮起了日常乃至心理行为准则的“复古”风潮。秋山利辉所著的《匠人精神》被认为是日本近年来“心灵低谷里选择的第一本书”。
秋山利辉很自豪地告诉我,木工坊年利润达到13亿日元,全体人员始终维持在30人左右,一直以来令日本同行业者无法望其项背。然而,秋山开始学徒的上世纪60年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早已经随着经济发展开始改变,当时正是大规模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板材组合式家具开始普及的时代。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02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