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筱诗
2023-05-28·阅读时长5分钟
“突然之间,闪亮的雪透过云层映入我们的眼帘;慢慢地,在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巨大的山坡、冰川和山脊,也在我们面前现出真容……从云层的罅隙中显现……一点点地变得越来越大,直到高出天际,高出任何人敢于想象的高度。珠穆朗玛峰的顶峰,终于出现了……巨大的山脊和冰川会造成的困难终于在我们脑子里形成了一些概念,再也挥之不去。”
这是著名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1921年6月15日写给妻子露丝的信中,写到自己第一次看到珠穆朗玛峰时的情景。熟悉乔治·马洛里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他的那就名言——他曾在美国做一场巡回演讲。在那次访美途中,《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记者曾问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于是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前几期还有一位叫默默的听众,留言说希望安排一次关于探险纪实类的书单。那我们这期就安排上,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珠峰探险的故事。
我们这一期节目是“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跟着播客去远方”的系列节目之一,这个系列从4月末就启动了,会一直持续到6月10号,三联中读10档原创播客会轮番亮相,从各个角度切入关于旅行或者探险的故事,在系列节目的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福利。仔细收听节目,你还会获得旅行节暗号,获得《博物馆观看之道》课程5折优惠券并赠送旅行年卡一张。
我们在前几期节目里分享过一本简·莫里斯的《世界:20世纪的道别》,这本书的第一篇就是关于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的。简·莫里斯当时代表泰晤士报,和由英国登山家约翰·亨特爵士率领的登山队一同前往,报道这场“珠穆朗玛加冕”之旅。1953年5月29日,登山队员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和登山向导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即南侧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首度被人类征服,今年是人类登顶珠峰的70周年。
作为探险队的唯一记者,这一经历给他带来了一次重要的独家报道。国际媒体在这个消息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他当晚就匆匆下山,使用了一些“狡猾”的手段,将自己关于登顶珠峰的第一篇报道发出。在下着雨的伦敦大街上等待的人群听到消息后欢呼、起舞。经过30年努力,跨越了一代人的时间,地球的最高处被抵达,一次最伟大的冒险成功了。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梦想多年来一直吸引着英国的精英阶层。那时候的喜马拉雅对西方人来说是一片充满了未知的土地,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想法所需要的胆量,一点不比今天坐宇宙飞船去火星少,都要面临无数的压力和危险。
可将这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发送出去的莫里斯就没这么兴奋了,他当时满脑子都在想,“我的新闻送得有多远了?我一边吃饭一边想着这事儿。它已经插上翅膀从加德满都向英国飞去,还是仍然在喜马拉雅山麓上沉重地走着?”
为了保证独家,他是用暗语发的消息。他还特别揭开路这个秘密,就是当时发送消息用的到底是什么密语:雪况糟糕(=登顶成功)前沿基地被放弃(=希拉里)等待改进(=丹增)一切尚好(=无人受伤)。”
不过他还小小地吐槽了一下,说新闻很快就被抢走,“所有人都把它抄走了”,“当年的新闻故事都是匿名发表,因此我也没有署名,三年后,我才出版了一本有关这次冒险的书——《加冕珠穆朗玛》(Coronation Everest)”。
好,我们稍微休息一下,我要发射暗号啦,我们这次“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跟着播客去远方”的暗号——中读旅行节,大家在“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输入“中读旅行节”,即可收到优惠购买通道,兑换有效期是6月30日前,这个福利真的超赞的,大家记得去兑换啊。
中国人的珠峰攀登之路,是在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中国开始把登山运动纳入像体操和田径一样的官方批准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着手组建国家登山队。在五年之后,北京时间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等三人征服了珠峰,这也是人类第三次完成登顶珠峰的壮举。
我们接着把时间拉回到1924年,说一个在珠峰攀登史上的百年谜团。6月8日这一天,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登山者桑迪·欧文踏上了珠峰,人们最后一次看到他们是在离峰顶仅有240米的地方,那时他们仍然“劲头十足”地向峰顶进军。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他们。
两人的尸体在哪里?还有一部他们带上山的柯达相机,如果能找到,如果里面有任何一张照片能够作为登顶过珠峰的证明,这将彻底改写人类攀登珠峰的历史。大小报刊在内的多家出版商之间就展开了一场竞标战,《生活》杂志和《国家地理》甚至提供了六位数的预付款来购买柯达相机里的照片,尽管这台相机都还没有找到。
100年来,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他们。登山家马克·辛诺特,在2019年春天决定,为了找到答案,重新踏上珠穆朗玛登山之旅,他将整个旅程写在《第三极: 珠峰的谜团、执念与生死》这本书里。后面的故事,我就不给大家剧透了。我想分享的是,作者非常会讲故事,尤其是出发之前制造的悬念感,让人简直期待值拉满了。这本书翻译也要加个大鸡腿儿,译者舍其的其他译作我们也分享过,比如在科普好书里分享的《直到时间的尽头》,还是译者发声栏目里他分享过的《瘟疫周期》。
登山之路上,不可能总是成功的故事。我们最后分享一本了解珠峰攀登史不可错过的一本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记录的是发生在1996年的珠峰攀登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山难。珠穆朗玛峰最成功的两名登山向导——斯科特·费希尔(Scott Fisher)和罗伯·霍尔(Rob Hall),就葬身在这场登山季,两人均在带领客户攀登珠峰时丧生。
本书作者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当时就是登山队中的一员。克拉考尔在1996年受《外界》杂志的派遣,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对攀登珠峰的商业化趋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报道。克拉考尔与他的队友于5月10日登上峰顶,但在下山的途中却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五名队员丧生;在这同一天另外三支登山队也有四人死亡,还有三人重伤并至五月底亦相继死亡。
因此,他写下《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希望人们重新认识这场悲剧,吊诡的是,克拉考尔的本意是在谴责攀登珠峰的商业化乱象,然而这部著作反而让花钱就能登上世界之巅的想法更加深入人心。
点击海报,收听“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系列节目,一起享受旅行和探险吧!
👆点我订阅
手机下方进入“我的”-“播客订阅”
👆每周一来找我
制作人/主播:筱诗 音频制作:译丹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9日 开奖时间:2023年6月5日
【赠书大放送】赠书参与方式:在本期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会在一周后评论区开奖,评论收到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请及时查看,过期不候,奖品将于两周内寄出。春节假期,部分出版社暂时无法寄书,请中奖者耐心等待,我们会第一时间寄出。
本期配乐:
Really Slow Motion - I Am Yours Main
Inod - Up and Down
八乙女葦菜 - ひだまりの郷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3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