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2-25·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6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山西祁县有座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整个院落为城堡格局,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小四合院,共240间房屋。院落之间,以牌楼、过厅相接,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格局。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当时正是渠家十七代经营的鼎盛时期,有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
故事就发生在田喜财主这一支脉……
渠荣籙是渠源潮的六世孙,是渠家第二十一代,今年也已75岁高龄,他向我娓娓道来渠家的历史:渠氏家族自有确切记载至今,已600多年。现在广为流传的“晋商渠家”主要是指十二世祖渠文浩繁衍的祁县城内东大街、小东街、新道街的一支。渠氏原籍为上党长子县。明朝时先祖渠济经常往返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天长日久,有了点积蓄,便在祁县城内定居下来。随着买卖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到第九代渠士重时,便在祁县城内开设铺面,创立字号。
乾隆初年,第十四代渠同海“走西口”,在包头开设“长源厚”字号。之后十五世渠映潢时,又增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湘采办茶叶,再经销到各地,最远走至蒙古国和俄国,创建了行程万里的驼铃队。到十六世渠长瀛时,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此时渠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到第十七世“源”字辈时,渠家商业进入了黄金年代,经营票号,最著名的有“百川通”、“三晋源”、“长顺川”。其中“三晋源”(1862~1934)是山西经营时间最长的三家票号之一,历时72年,原始资本30万两白银,最兴盛时营业额达六七百万两。据民国初年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祁县渠家资产在山西30家富商中,排名第四。
1917年,田喜财主渠源潮去世,他的长门长孙渠仁甫被迫接下了家里所有商业经营的重担。尽管渠仁甫的志向是读书研究学问,但家族的重任,让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从1917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私人工商业改造,渠仁甫经营商业40年。前后有八大商号,其中3个是继承祖业,5个是他亲手创建的。
渠荣籙告诉我说,祖父喜读书,好诗文,“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善书法,尤精小楷,80岁的时候仍能作蝇头小楷,至今尚存四五十万字的文钞、诗钞。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籍善本及书画作品,其主要方向是碑帖及明清书法作品。家中的藏品中,约2/3为书法作品。“由于我祖父喜欢楷书,所以藏品中以行楷作品较多。”
为了便于收藏,渠仁甫还专门开了“书业诚”古籍书画店,主要业务是收购古籍书画,凡书店收到的书画珍品和古籍善本首先要让渠东家看,只要是他喜爱的就留下。这种收藏到“七七事变”前达到顶峰,渠仁甫也成为山西和国内著名的藏书家。当年藏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百衲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皇清经解》、《五礼通考》等古籍善本2000余部,共六七万册。收藏古籍善本10万余册,字画碑帖三四百件,仅傅山的作品就有12件之多。渠仁甫的收藏除少数是继承祖传藏品外,大多是清末民初从众多山西著名书画收藏家,祁县戴廷栻、渠爵庵,太谷孙阜昌、曹铁轩,代县冯志沂,平定李谷人等后人手中购得。
然而,一切的平静,都在1937年秋天发生了巨变。此时日本人进入山西,逼近祁县,57岁的渠仁甫只得带领全家外出逃难,至于逃到哪里,并没有目标,只能随时局的发展边走边看。是年阴历九月二十一日晚上,渠仁甫率家人和长子的好友程千之一家,以及“长裕川”的四位同仁,由祁县坐火车南下。当时车站已经不卖票了,车皮是事先联系的,火车到介休后,渠仁甫的小儿子哭闹不止,无奈之下,只能兵分两路,渠仁甫由长子护送回祁县,儿媳携长孙和程千之一家继续南下,在运城等候。到阴历十月初,就在日本人进到祁县县城前一天,渠仁甫带着家人再次南下。数日后,才与先期到达西安的家人汇合。在西安停留二十来天后,渠仁甫感觉此处也不是久留之地,决定继续南下成都。等到所有人员在成都团聚时已是阴历腊月,与“长裕川”成都分号合住一处院子,三个多月颠沛流离的生活,总算告一段落。
发表文章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