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编剧张爱玲和她银灯中的世界

作者:李东然

2018-02-25·阅读时长9分钟

9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7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电影《情场如战场》剧照 )

“借银灯”本是绍兴戏的名字,张爱玲曾拿来做了自己文章的开头:“借银灯,无非是借了水银灯来照一照我们四周的风俗人情罢了。水银灯底下的事,固然也有许多不近人情的,发人深省的也未尝没有。”那篇文章围绕着当时的时髦电影《桃李争春》和《梅娘曲》写成,而她慎而又慎:“我这篇文章并不能算是影评,因为我看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里的中国人。”

干脆利落就交代了自己之于电影的立场。其实张爱玲是一早就与电影搭上了关联的。1937年,17岁的她还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读高中三年级,已在学校年刊《风藻》上发表了第一篇评析当时动画影片的影评《论卡通画之前途》,已然是张式的评介:“我想学画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后来太平洋战争中的学生时代,张爱玲为《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在内的英文媒体撰写影评,前后也发表过6篇,后来收入《流言》的《借银灯》、《银宫就学记》也是那个时期写成的。

人间烟火

文章作者

李东然

发表文章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8人

原《三联生活周刊》电影记者,现万达影业文学策划总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湄公河的毒王与赌王

泰国、老挝、缅甸深度调查

96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