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筱诗
2024-05-19·阅读时长5分钟
写作是什么?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说,写作“不是布道,不是解决问题甚至不是分析”,写作更像一面镜子或镜子反射出来的影像。刚刚去世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在《遇见自己:艾丽丝·门罗剑桥文学指南》一书中曾说,“写作是巨大而多变的张力,是对世界的极度想象,会达到作家所要学习的各种极限,除非你是莎士比亚或者托尔斯泰,否则,整个过程一定会伴随着遗憾;幸运的是,它也常常伴随着快乐的满足感。”
《遇见自己》由艾丽丝·门罗的挚友戴维·斯泰恩斯教授主编,对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书中汇集了十位知名作家、学者对门罗的解读文章,涉及门罗的个人成长经历、生活回忆、创作历程、写作风格、女性主义思想、艺术性贡献等多个主题(并附有“门罗生平年表”)。读者既能从中看到门罗对家乡、母亲的复杂情感,也能看到她对写作的独特感悟,以及作者对门罗笔下不同女性形象的深刻解读。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达雷尔曾经声称,作家的想象力在17岁时便已定型。《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的作者罗斯玛丽·沙利文说,阿特伍德的想象力在她10岁之前,便在加拿大荒野地带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岁月中被逐步塑造了。阿特伍德的父亲是一名科学家,二战期间被派往魁北克丛林做重要研究。1939年阿特伍德在渥太华出生,才六个月大就被放进背包,带入魁北克丛林。她说,“整个童年,我出入于丛林,出入于渥太华、苏圣玛丽和多伦多,就这么成长起来。一直到八年级我才完整地上过一年学。这显然是我的一个优势。”阿特伍德从小就展露出了惊人的文学才华。
在阿特伍德出生的那个时代,女孩们还会因为创作野心而受到打压,但是她却坚信自己要写诗,要成为作家。无论是她在“波希米亚使馆”参加文学活动时,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时,还是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小职员时,这一点都从未改变。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家的职业生涯图景徐徐展开,她“永不停步”的独门创作秘籍慢慢显露。如今,年逾八十的她,依然笔耕不辍,跨越题材,打破桎梏;永不停步地在创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认定会成为一个作家。写作深深吸引着她,她说:“从我还是个小孩子时,就喜欢在大人就餐时坐在圣艾夫斯客厅的绿绒沙发上,模仿霍桑的风格胡乱写些小故事。”她在13岁时,就实现了与文学的交流。当时,她和姐姐躺在肯辛顿公园花径后的草坪上,她正为姐姐朗读帕尔格雷夫编的《英诗金库》(Golden Treasury):“我翻开书本,开始朗读一首诗。突然间,我第一次理解了那首诗的意思……它似乎变得完全清晰易懂了;我感到词语是透明的,它们不再是词语,而是强烈得能让人体验它们、提前说出它们,仿佛它们变成了你已经感受到的东西。”
她曾在日记里写道,“我的体内似乎有个坐立难安的探索者”,正是这种探索精神促使她开始写作。叶芝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某个场景,某种冒险……这就是代表他隐秘生命的意象”。弗吉尼亚・伍尔夫心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一段探索的远航,或是藏在海浪中的某个潜伏形态的鳍。伍尔夫说,“如果生命有其根基”,它便是记忆。她曾在1921年的日记里回忆起1890年8月的一个普通夏日,回忆起海浪的声音和花园里的孩子们,她认定,自己的生命正是“扎根于此、彼此渗透:究竟程度有多深,我永远也无法说清”。
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资深研究员林德尔·戈登在《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中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生活和作品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也有来自文学与历史的其他影响,但生活还是她最主要的灵感源泉。她把早期生活中的悲剧、探索以及喜悦的瞬间都化作艺术,同时也把艺术的视角投入人生。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西方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艾米莉·狄金森是博尔赫斯唯一公开表达欣赏的女作家,诗坛地位与惠特曼比肩,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价:“除莎士比亚之外,狄金森是但丁以来西方诗人中显示了最多认知原创性的作家。”这位备受欢迎的伟大诗人,却在25岁之后逃避公众生活,只留下上千书信和诗作。她是一个谜,这个奇特的女性究竟有怎样的一生?生活中的遭遇,不同寻常的个性,激情与愉悦,失望与冲突以怎样的方式走进了她的诗歌世界?当代学者阿尔弗雷德·哈贝格在《我的战争都埋在诗里 : 艾米莉·狄金森传》揭开了她传奇人生的谜底。
在《创作与爱:托芙·扬松传》中,芬兰艺术史学家和非虚构作家图拉·卡尔亚莱宁通过大量的信件、日记、作品,记录了“姆明之母”托芙·扬松这位童话大师数十年的人生与创作。托芙·扬松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也是芬兰著名的诗人、油画家、连环画家,她最为人熟知的创作,就是那只长得很像河马的童话精灵形象——姆明。托芙·扬松的“一生都要成为一个只知道画柠檬,写童话故事,收集稀奇古怪的物件,保持怪异的爱好,轻视公众集会和各种社团的个人主义者。这听起来很可笑,然而我就想要这样的生活。”她秉承着这样一种哲学:安静地、毫不妥协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自由。她为孩子而写,也为不合群的边缘人而写。自由是最美好的,可以享受孤独,也可以寻求陪伴——这是姆明的哲学,也是扬松本人的人生哲学。
订阅方式
👆点我订阅
手机下方进入“我的”-“播客订阅”
👆每周一来找我
制作人/主播:筱诗 音频制作:译丹 发布时间:2024年5月19日 开奖时间:2024年5月27日
【赠书大放送】赠书参与方式:在本期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会在一周后评论区开奖,评论收到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请及时查看,过期不候,奖品将于两周内寄出。请中奖者耐心等待,我们会第一时间寄出。
窪田ミナ - AQUA
梶浦由記 - school days, with you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3人
三联中读《一周书讯》栏目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