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茶道的嬗变:从唐宋到明清

作者:王恺

2018-02-25·阅读时长20分钟

36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151个字,产生8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王恺)


( 廖宝秀是台北故宫研究员,也是瓷器专家,因为台北故宫瓷器珍藏中多有茶具,于是从茶具入手开始研究中国茶史,成为中国茶叶史研究的权威人士 )

中国的饮茶文化,大致而言,是随着茶制(茶的形态)的演进而改变,茶制的演变,按照现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分为以唐宋的片茶(固形茶)、团茶和饼茶,和明代以后的以散茶(叶茶)为主的两个阶段。茶制不同导致饮茶吃茶方式的极大变化,明代文人研究宋茶饮茶制度的时候,对“茶筅”等物的用法,已经百思不得其解。

唐宋的饮茶方式相似,是将固形茶碾成碎末,然后将之投与釜煮饮(唐),或将之放于碗中,然后注汤点饮(宋)。到了明朝,基本上是直接将茶叶放在壶中、杯中泡饮。茶器开始兴盛于唐,中唐以后陆羽撰写《茶经》,制定了烹煮末茶的一套茶具的规制方式,茶器的历史地位被奠定。茶器的沿革中,可以看出中国饮茶历史的流变。

廖宝秀研究员是台北故宫的瓷器专家,因为“故宫”的瓷器和书画中有大量的和饮茶相关的内容,所以开始研究中国饮茶文化的沿革。研究中国茶的品饮方式,除了诗文,还需要大量的实物佐证:以茶器为主,包括传世文物、出土文物,和茶有关的书画等。她正有此便利条件,其所著的《茶韵茗事——故宫茶话》,是中国茶文化领域的权威著作。

文章作者

王恺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5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茶之道

中国与日本:茶史、茶事与茶境

17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