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6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苹果终于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一段中国媒体和跨国巨头的公案即将收场。不过3月底华为和中兴遭遇美国政府采购禁入,而美国企业这边,苹果和谷歌早在去年就宣布了将部分主流产品转回美国本土生产。一系列消息的背后显示的是中国制造和美国制造间的竞争态势。今年初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数字,中国在科技产品的出口方面仍保持旺盛的势头,中国制造业虽面临劳动力成本飙升的压力,却仍颇具竞争力。
3月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的一个季度,中国出口在美欧经济复苏孱弱的情况下实现了19.8%的同比增幅。今年前两个月,增幅进一步扩大至增长23.6%,数额高达3267亿美元。尽管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和香港相关的进口数据存在着严重不符,整体数据因此被质疑,但即便扣除经济学家普遍估计的7%的“误差”,这在近一年来低迷的外贸环境中仍是一个很亮丽的数字。截至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出口商品总额季度环比跳涨52.5%,更说明出口势头的加速确定无疑。出口产品分类中,机电产品仍超半壁江山,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878.1亿美元,增长20.1%,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5%。而纺织品、服装家具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达40.3%。这些数字说明中国制造,即使在劳动力密集的领域也未受到成本上涨的严重影响,那些有利于保持竞争优势的因素在发挥着作用。
能够佐证中国大陆高端科技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一个现象是:中国大陆的贸易品出口额近两年来一直在稳步上升,2011年至今已经增长了30%多,全球贸易出口占比已经接近12%。摩根大通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制造方面,来自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企业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而其间同样提供全球主要IT产品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自2011年来却停滞不前。韩国方面的统计也显示,中国大陆产品正在多方面赶超韩国,如2010年韩国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的产品共71种,一年后减少到61种。2010年居世界之首的26种产品被竞争国家产品超越,其中的12种是被中国大陆产品超过,包括石化、钢铁产品和液晶装置等多年来韩国的优势产品。韩国被中国大陆夺走第一位的产品2009年有2种,2010年有7种,2011年增加到12种。与此同时,韩国通过半导体和机电设备对中国大陆形成的高达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自2010年后也不再有扩大之势。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