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子建
2018-02-2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3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贾子建)
一块手表引出的案件
2010年5月29日,时任李桥镇党委书记李丙春突然带着一批镇政府工作人员来到洼子村,在村支书史建国等村干部引领下分组挨家挨户要求测量房屋面积。“他们只说是政府拆迁,要征用我们村的地,但是之前没有出过公告,那天也没有出示任何拆迁证明。”洼子村村民贾燕樑对本刊记者回忆当时情况,“很多村民不明所以,面对政府工作人员单独做工作,就稀里糊涂地让测量人员测量了房屋面积、签了宅基地征用协议。”洼子村是李桥镇最小的行政村,140多户人口不到3个月就拆走了90多户。村民们后来才知道,如此高效的拆迁工作办法就是李丙春的主意。“他不让村支书事先通知村民,而是直接进村开始分组逐一做工作。为了让村干部配合镇政府的拆迁工作,镇里还给每个村干部打了白条,承诺事后奖励20万元。”贾燕樑说,李丙春正是凭着能用最小代价实现最有效拆迁的本事,“年年是区里的标杆”。
现年52岁的李丙春是李桥镇沿河村人,像很多这个年龄的基层干部一样,他的研究生学历是当了镇长后才续的,在与他共过事的人眼中,李丙春“说话很糙,还有点大舌头,口齿不清”。2005年英各庄村旧城改造拆迁时,他就已经以镇长身份担任拆迁总指挥。“中等个子,黑脸膛,比实际岁数看着大,在村里不太爱说话,不怎么起眼。”英各庄村民张凤霞对本刊记者说。5年里,伴随英各庄旧城改造、机场高速南线和京平高速的修建、国门商务区的开发,这个“不起眼”的镇长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的拆迁经验。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