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类能否生存10万年?

作者:曹玲

2018-02-28·阅读时长9分钟

46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41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曹玲)


( 罗格·博奈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摄于2000年) )

75岁的罗格·博奈(Roger Bonnet)满头白发,笑容无瑕,未显出老态。他是法国人,目前在位于瑞士的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任所长,年轻时先后担任欧洲空间局副局长和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此次来中国,是为了参加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为他举办的《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Surviving 1000 Centuries:Can We Do It?)中文版新书发布会。书的另一位作者是曾任欧洲南方天文台台长的天体物理学家Lodewyk Woltjer。

“你肯定很好奇作为天文学家,为什么我们会写一本关于地球的书?”博奈说。

他们的兴趣似乎是被迫从天上转到人间的。为了更好地观测夜空,博奈与Woltjer教授和城市光污染不断斗争:Woltjer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博奈则一直在欧洲空间局工作,负责建造世界上著名的太空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赫谢尔太空望远镜、XMM-牛顿X射线望远镜、红外空间天文台等等。光污染迫使他们到智利最高、最偏僻的山上安装望远镜。在过去的60年中,大量的无线电通信和电视信号使得射频电磁波强度增加了4个数量级,他们甚至考虑在月球背面安装射电望远镜,以利用月球来阻挡来自现代文明的强烈射频波。此外,持续的太空碎片积累也带来危险。“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不能确定人类能够持续观察头顶上的天空。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

文章作者

曹玲

发表文章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5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褚时健和他的「褚橙」

戴罪之身的二次创业

9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