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4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2月底,国际油价连涨8天,纽约油价摸高113美元/桶。3月1日,当伊朗媒体谎报一起沙特油管事故后,布伦特原油瞬间攀至128美元/桶,为2008年危机以来的最高点。美国经济复苏、伊朗石油禁运的消息交织在一起,今年油价的涨速远超去年,使人担忧2008年时147美元/桶、压垮经济的天价石油的重现。不过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测,今年纽约油价超过125美元/桶的概率仅为6%。
对油价乐观的理由主要建立在中长期供给上。虽然多国逐渐削减伊朗原油的进口暂时导致短期供给失衡,但就中期看,利比亚自去年10月复产以来,产能持续恢复,1月产量接近去年开战前的60%,以目前趋势,年中有望达到160万桶/天的正常产能。而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苏丹难以长期断供,势必复产。沙特更是多次表示有能力弥补禁运伊朗石油的缺口。2010年高峰时,沙特的剩余产能曾达到日均400万桶,时至今日仍有290万桶的扩产空间。当前沙特的闲置产能远高于本世纪初的100万桶,可见随着油价高涨,产油国加大了勘探开采力度,如今的高油价更多的是产油国调控供给的结果,而非资源枯竭的产物。今天,OPEC的日闲置产能已由2008年第三季度的100万桶大幅提高至500万桶;而全球能源库存量达到16万亿桶,足够各经济体在无原油供给的极端状况下使用两年。
来自石油第一大消费国美国的原油消费数据也从需求上给出了乐观的答案:去年美国原油进口量创下了11年新低,其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下降到45%,为8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按埃克森美孚的预测,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已达到峰值。凭着在页岩油和墨西哥湾深海石油产量的迅速扩张,美国的石油日进口量到2040年前将从目前的940万桶逐步下降到100万桶。作为日消费1910万桶,占到全球消费量近1/5的能源消费大国,美国对海外石油的需求是影响油价的关键因素。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