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弗雷(673)

作者:朱伟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46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8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弗雷(Gabriel Faure,1845~1924)被称为是柏辽兹(1803~1869)与德彪西(1862~1918)之间最重要的法国作曲家。他走向了柏辽兹以浓厚的色调夸张地渲染戏剧冲突的反面,追求的是“简洁清纯”。他将马拉美、魏尔伦等人的诗意移植进音乐,进而启发了德彪西与拉威尔,他的成就由此才超越了他的老师圣桑(1835~1921),无情遮蔽了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丹第(1851~1931)。

弗雷创作的篇幅最宏大的作品,是为他父亲逝世而作的《安魂曲》(1887~1888),在这首《安魂曲》完成那一年,她的母亲也不幸去世,这就成了告慰他双亲亡灵之作,在至今所有的《安魂曲》中最亲切感人。它刚完成时,省略了中间的“奉献曲”与结尾前的“安所经”,后来经两次修改才加入,但“安所经”中还是删去了对末日审判的恐惧,“末日经”也用柔声的格里高利圣咏替代了原来有关震怒、审判、宽恕的歌词,突出温馨抚慰的“安息”,柔美如一首美丽的死亡摇篮曲。弗雷说,这才是他希望表达的死亡的感觉——“一种救赎的希望”。后来,在他自己的葬礼上,演唱的也是这首感人的《安魂曲》。

以精致求纯净,由纯净求柔美,由柔美求高贵,这是弗雷音乐的基本特征。他所作的管弦乐,严格说都是小品,包括两部组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1)与《假面人与贝加莫》(1919),除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前奏曲因为要表现悲剧氛围较为凝重,其他都是三四分钟轻盈的舞曲。这些小品都美轮美奂,最有名首先是《帕凡舞曲》(1887)、《悲歌》(1883)、《西西里舞曲》(1893)与《摇篮曲》(1879)。“帕凡”本源于意大利帕多瓦,引进宫廷后,代表高雅与尊贵。弗雷的这首舞曲,似乎连接着特别悠远的一种浓重萦绕不去的田园乡愁,中段似乎要摆脱而不成,深入骨髓就成了对田园依恋的感伤。《悲歌》与《西西里舞曲》本都是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悲歌》是一种无边无尽、无法躲避的悲恸,中段钢琴清纯弹出的美好回忆虽也带来抗争,但终被更深的哀伤所俘获。它被用于描述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人生悲剧的著名电影《她比烟花更寂寞》中,每每都催人泪下。《西西里舞曲》倒是一种甜蜜雅致不断滋润着的昂扬,它后来改编为管弦乐,成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的第三首。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褚时健和他的「褚橙」

戴罪之身的二次创业

9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