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聋子的眼睛

作者:袁越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39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2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袁越)


( 电影《艺术家》剧照 )

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艺术家》是部黑白默片,这部片子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有点老套,但导演用黑白片剥夺了观众对色彩的需求,再用默片剥夺了观众对人物对话的需求,失去了这两项重要信息来源之后,观众被迫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人物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上,结果创造了奇迹,观众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男主角也因为其出色的表演而获得了奥斯卡大奖。

人们很早就知道,如果一个人耳朵聋了后,其视觉会变得格外敏锐。同理,盲人的听觉通常也是出奇的好,这在科学上被叫做“感觉补偿”。这事虽然很容易理解,但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大脑到底是重新开发出一个新的区域,还是对旧有的区域加以改造利用?这就需要科学家们做实验研究一下了。

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大脑与思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史蒂芬·隆姆博(Stephen Lomber)博士和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决定研究一下聋子的眼睛到底为什么会变好。拿人来做实验显然不太现实,于是科学家们选择了猫。猫是除人之外唯一会有先天性耳聋的,科学家们找来若干只这样的猫,再和健康的猫做对比,发现前文提到的两种假说当中只有后者才是正确的。研究人员将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0年10月10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生物学卷》(Nature Neuroscience)上。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00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褚时健和他的「褚橙」

戴罪之身的二次创业

9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