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破发”到“破净”

作者:谢九

2018-02-28·阅读时长7分钟

4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7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谢九)

牛市向熊市转变的过程中,市场上的股价通常会经历这样的过程:首先是一些公司的股价跌破增发价,然后是一些新股和次新股跌破发行价,最后是越来越多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目前的中国股市正在完整演绎这样一轮惨烈的牛熊交替过程,在投资者信心崩溃的冲击下,股市的估值体系已经支离破碎,不过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或许这正是市场否极泰来的时刻。

公开增发价、定向增发价、新股发行价、每股净资产,这几个关键价格是公司估值的4道防线,而在这轮超级熊市中,4道防线几乎形同虚设。以2007年1月1日为起点,截至今年11月7日,沪深两市跌破增发价的公司有217家,占增发公司总数的92%;跌破新股发行价的共有162家公司,占全部IPO公司总数的62%;跌破净资产的公司共有215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14%。

熊市的到来往往从跌破增发价开始,首先是那些公开增发的公司,然后蔓延到定向增发的公司。在跌破增发价的217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股价距离增发价下跌幅度超过80%,分别是山河智能、宝钛股份、吉恩镍业、中航地产、云铝股份、天音控股、中捷股份、风帆股份和蓝星新材,下跌幅度超过70%的公司有24家。跌破IPO新股发行价的162家公司中,股价距离发行价跌幅超过60%的公司有5家,分别是威华股份、澳洋科技、中海集运、中煤能源和中国太保,跌幅超过50%的公司有14家。92%的增发公司“破发”,62%的新股跌破发行价,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比例,这一方面印证了市场暴跌的惨烈程度,也同时说明了牛市时期不合理的高定价圈钱,比如中国石油16.7元的发行价跌至10.51元,不仅套牢二级市场上追捧的投资者,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也被深度套牢。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89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生命之轻

“10·28”弑师案调查 法律与爱的教育缺失

7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