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鸿谅
2018-03-03·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90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鸿谅)
( 游喜保(右一)一家沉浸在悲痛中
)
打工的苦乐
游名胜决定南下打工多少有些迫不得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之前,他在家乡湖南临湘市城南乡阮畈村历任过多种职务,从民兵营长、治保主任、会计一路升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念过3年高中、当过4年兵的退伍军人,还是深受传统“大家庭”观念影响,复员回乡和同村的游喜保结婚后,在1984、1987和1989年陆续生了3个孩子,两男一女。虽然多年努力因此被一笔勾销,但游名胜并不后悔,他告诉妻子,自己“更看重家庭”。
阮畈村和湖南许多村庄一样,人多地少,人均不过8分地,农业税减免之前,越来越多的村民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补贴家用。1992年,36岁的游名胜也背负着一家5口的希冀,只身南下广东。他在东莞的一家制衣厂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普通杂工,月工资210元。游喜保在他离家半年之后,收到了第一份汇款单,“150元”。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