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3-03·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1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曾焱)
( 龙升雨降琴 )
中国传统水墨里,如有仕女或高士抚琴的场景,题写多半是“松溪”、“临流”、“柳下”、“竹禅”、“蕉荫”,无不清淡闲散。南宋画家夏圭有一幅《临流抚琴图》,枯松之下,高士白袍简服,抱琴临水席坐,写尽了辽阔平远的古琴意境。
作为乐器和文物,琴历来受文人雅士偏爱,“蓄琴”也是一种自古便有的旧好,魏晋名士嵇康鬻房得琴,明末大琴家徐上灜为求一具名琴不惜败家,都是美谈。现在的标准,古琴收藏的断代下限设在清末,之后的就算今琴了。以目前公共收藏的记录,全国各大博物馆的古琴收藏总量不过百余,其中唐宋名器仅二十几具。唐琴至今已经罕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名器“九霄环佩”和“大圣遗音”。鉴藏家王世襄先生也曾提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枯木龙吟”琴,本是古琴家汪孟舒先生旧藏,“文革”中他怕红卫兵来家中打砸,将琴送音研所收藏,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最珍贵的唐琴之一。而在艺术品市场上,有口碑的古琴拍卖也仅三两次而已:2003年7月,中国嘉德公司拿出一具“九霄环佩”伏羲氏琴,这是唐代古琴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首次出现,当时以346.5万元成交。4个月后,王世襄收藏的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居上,创造中国古琴拍卖世界纪录。2004年,北京荣宝拍卖公司以385万元拍卖了一具宋元琴“龙吟虎啸”,北京故宫古琴专家断为元书法大家赵孟頫所藏。最近一次是2009年11月在嘉德秋季拍卖中,明代“月露知音”琴创下2184万元的新成交纪录。
2009年12月,出自名家的3具唐、宋、元古琴——“太古遗音”、“龙升雨降”、“元代朱致远百衲琴”,又为古琴收藏界添了新的话题。3具琴,都是近现代著名琴家、“箫声琴韵室”主人吴景略的旧藏。在古琴界,吴景略(1907~1987)被称为“虞山吴派”,生前曾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他以一代宗师的地位,开创中央音乐学院的古琴专业,先后发掘整理了《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雉朝飞》、《墨子悲丝》等近40首古代琴曲。在鉴定、修复古琴方面,吴景略也被琴家推崇,中央音乐学院的古琴收藏和他渊源颇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14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