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燃煤被认为是北方冬季雾霾的头号“杀手”,汽车尾气紧随其后。10月份,取暖季还没到,钢厂也早就限产,雾霾却卷土重来,除了那个虚幻的厄尔尼诺,尾气责无旁贷了。日渐拥挤的道路,浓烟滚滚的重载拖车,甚至外地牌照农用车在京郊大地畅行无阻,削弱了人们对交通治霾的信心。
农用车,顾名思义,只能用在农业用途上,不允许在省道、国道上行驶,更不允许从事运营活动。可在北京的郊县公路上,车流中时不时会见到收废品拉砖瓦货运的农用车,在进入北京的交通检查站时,这些喷云吐雾的车辆也能顺利通关。笔者曾向农用车司机讨教通关秘籍,他们似乎理直气壮,认为这是他们正常的谋生手段,不容置疑,可见交警对这些根本没有牌照的车辆是多客气。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自从道路交通监察越来越借助于无处不在的摄像头,那些从源头上就非法、连牌照都没有的车辆就成了“法外之地”。“互联网+”催生了外卖业的繁荣,外卖的交通工具中混杂着相当数量的摩托车,这也是一片“法外之地”。由于缺乏监察,农用车和摩托车也往往是尾气排放的大户。
大货车就更不要说了,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显示,全国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颗粒物超过90%。并且,占汽车保有量1.6%的国I前标准汽车,也就是黄标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汽车排放总量的30.0%以上;而占保有量83.5%的国Ⅲ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约为汽车排放总量的35.2%。按理说,这个冬季的雾霾多发季到来之前,减少黄标车数量,限制其使用应该是最见效的减霾措施。自去年7月,河北高速公路全面禁行黄标车,这一年北京市则全面淘汰了黄标车。可这些措施仍不能阻止该年雾霾红色预警频频发生,原因仍在于执法。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