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8·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1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刚刚过去的7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很少正面消息,日本第二季度负增长,系2011年以来最坏的数据;德国萎缩0.2%,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跌;法国第二季度GDP持平,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停滞;澳大利亚7月份失业率激增至6.4%,创下自2002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唯一的亮点来自美国,二季度增速达到4.0%,远超预期,但那是在一季度极寒天气大幅回落后的赶进度。全球经济放缓来自两个因素,第一是中国经济转型,第二是发达经济体潜在增长率回落。
日本一季度在消费税增税前的突击消费带动下,GDP出现了年率6.1%的高增长,第二季度却因为提前消费的消失,急转为减少6.8%。日本早在2013年第四季度经济就略有萎缩,这意味着一年间日本经济规模几乎没有变化。安倍的三支箭,削弱了日元,提升了国内的通胀预期,却误算了当今制造业的构造变化,并没有很多企业迁回日本本土。倒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国内的火力发电站燃料需求量急速增加,导致日本的贸易进口额大增。随着日元不断贬值,贸易条件也随之出现恶化,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的近五个季度,日本的贸易损失扩大了三倍,主要都是受汇率的影响。财政状况急剧恶化,日本不得不调高了消费税,国内需求进一步遭挤压。安倍经济学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欧元区的火车头德国一季度环比增长0.8%,增速创下近3年以来的新高,但二季度就回落0.2%。表面看制裁俄罗斯,德国恐伤及了自身,实质却是这个人口结构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有着和日本类似的麻烦,物价越来越低,消费增长乏力。靠着高品质的制造业,德国在东欧和中国两大市场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可随着制造业产业结构向着智能化升级,未来的优势很可能让位给美国。货币政策不能独立于欧元区之外,当南部国家陷入困境产业时,反而因健康的财政状况而吸引了资金和人才,成为欧元区增长引擎。如今债务危机缓解,欧元区整体经济复苏趋于停滞的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并正在蔓延到核心国家。数据显示,德国的工厂订单和经济景气指数都大幅下滑,经济正在失去增长动能。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