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本界面:交互、权利和材料

作者:尚进

2018-05-17·阅读时长10分钟

4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3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不知赫利和陈士骏是否后悔,16.5亿美元就把YouTube卖给了Google,YouTube凭借网络交互分享和简单主义的界面设计原则,已占据全球视频分享网站28%的份额  )

“设计者们不是造物主,设计只不过是我今生的爱好,我自认为是个干设计活儿的工程师,一个知道普通人感受的普通人。”苹果电脑早期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刚刚写了本名为《我是沃兹》的自传,沃兹亲手设计了苹果最早的两个产品——苹果Ⅰ和苹果Ⅱ。不少知名的书评专栏都在为这本书发感慨,试图挖掘出这位硅谷低调先驱当年与合伙人之间的纠葛,更希望从沃兹身上找回那种源自黑客精神的家酿设计传统。专注风险投资的《红鲱鱼》杂志曾经专门进行过调研,在他们看来,之所以很多人迷恋家酿俱乐部所开创的车库文化,并不是他们对于家庭创业充满迷幻式的崇敬,也不是听多了一夜暴富的故事被冲昏了头脑,真正原因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物质世界不满,不满足于别人塑造出来的瓶瓶罐罐,不满足于那些大牌设计师勾勒出来的各种产品,更不满足于自己对于每天使用的东西毫无发言权。

如同控制论之父维纳对于群体目标的论断中谈到的一样,设计者不仅要从事产品的设计,更要不时地进行自我设计,以让自己符合群体性大众的认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我,每个人对于消费产品的自我标签也越来越清晰。对于每一位中国经济增长的参与者,在经历个人财富和物质价格波动的岁月,这种混杂恐慌性和炫耀性情绪的身份焦虑更迫切,每个人都生怕自己手持的产品设计形象过时,同时又不希望自己流俗。不希望自己跟别人用一样的手机,开一样的车,喷一样的香水,在精神上寻求物质化的满足时,越来越多的人又不甘心盲目地成为快速消费品经济的宿主。

2005年就去世的杰夫·拉斯基(Jef Raskin)最近频繁被媒体追忆,并不是因为他当年力挽狂澜指挥设计的麦金托什电脑,在过去23年时间平均提高了人类113%的信息处理效率,也不是因为他为佳能开发的Cat电脑仍然有技术遗留被广泛用在数码相机上。而是那本《人本界面:交互式系统设计》又被翻了出来,交互式沟通和设计中的“民主”界面再一次成为人们对于产品与设计的趋利追求。从苹果iPhone设计团队到变形金刚新款玩具设计主管亚伦·阿切,从《光环3》核心设计师弗朗姬·康纳(Frankie Connor)到日产汽车首席创意官中村史郎,使用者的体验是什么,成为这些设计者嘴边随时挂着的疑问。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再沉迷于某一个设计风格,或者自诩某一个设计流派,将设计的原始权利交给最终设计产品的使用者,这种开放原则正在成为最前卫的设计哲学。

文章作者

尚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人本界面

2007年度最佳产品与设计

4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